建设中原经济区:亿万人民的新期盼
发展新蓝图的谋划:抓住特色优势 突破重点难点
河南要在全国经济板块中有更大作为的强烈信号和构建“中原经济区”带来的巨大商机,引发了关注河南、投资中原的热潮。
仅下半年以来,在10多个大型招商活动中,河南就收获了超过1400个项目、5000亿元的投资大单;全年吸引省外境外资金预计突破2700亿元,是“十一五”末2005年的5倍多;富士康、沃尔玛、可口可乐等接踵落户,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到68家;东风汽车等一批央企巨头和沿海地区知名企业也频频抢滩。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子该怎么走?目标、任务是什么?重点和难点又何在?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建言献策。
“应抓住中原经济区这一区域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功能定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张军扩说,中原地区农业很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人口密集,消费潜力巨大,基础设施较好等等。因此,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区域;既是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地。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建议,中原经济区的定位,应该是致力打造“一个基地、三个区”,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全国新兴城镇化的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的核心区。
中共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教授李兴山表示,河南提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河南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难点和重点。如果河南破解了这个难题,对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当前,河南正集思广益,抓紧研究制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并努力争取方方面面更多更大的支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
- 上一篇:山西:用新能源调整老结构
- 下一篇:河北:"梯度效应"如何变成"对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