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姚关镇
施甸县姚关镇,在县城南20公里,风景秀丽,历史文物荟萃。古代,姚关是军事重镇。镇后的山坡上还留存数百米的土城墙。镇东侧的下乌邑村,留有点将台。当地群众习惯以原南城门址为界,称为城内城外。
清平洞在姚关古镇的龟山西麓,为明代爱国将领永昌参将邓子龙所辟。姚关在古代是军事重镇。当地群众仍习惯以此为城,称城内城外。洞坡到河,一墙横列,中有拱门,旁有对联一副:“半山半湖此地即是胜景,一洞一亭何处去觅桃源”。横幅为“水月洞天”。入门左侧坡上,有《恤忠祠祀》碑亭,碑为2.05米,宽0.9米,楷体直书。碑文论述明将邓子龙平定内乱,击败外国入侵者,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功勋,缅怀以身殉国的忠勇将士。
明嘉靖年间,耿马、陇川的少数土司头人,和缅甸统治者相互勾结,发动叛乱。屡犯姚关,焚烧施甸。直窥腾冲永昌,局势危急。云南巡抚向朝廷告急,请求援兵。朝廷派邓子龙率兵援滇。邓子龙率兵日夜兼程,兵至姚关。三战三捷,声振边陲。 为巩固边防,明万历13年(公元1585年),邓子龙率部在姚关筑城,开清平、朝天、万仞诸洞。并建“恤忠祠”,祭祀为国捐驱的将士。《恤忠祠祀》碑文是篇研究明代滇西历史的重要文献。
《恤忠祠祀》碑亭北侧10多米,有“烹象亭”,内立碑两块,一为邓子龙所立,碑文三行直书:“万历十一年擒缅象千馀,烹像处,烹以享士。豫章武桥记”。另一块为近人李根源所书“邓将军烹象处”。一般都是杀猪宰羊劳军,而邓子龙将所俘战象烹以犒军祝捷,真是天下奇闻,传为佳话。
从烹象亭向上,达“看山亭”。路旁山石上多刻有邓子龙的诗作。看山亭建于一平台上,半靠山崖。登楼远眺,前有火星山,旁有鸡冠山、姚凤山、响水河。真是“山亭月窗虽说陋,吞来近水含远山”。
清平洞在看山亭下。洞门园形,洞口高处有邓子龙的挂石弓。洞分左右两间,左室宽约4米,长约8米。壁上有一石台,相传为邓子龙午休的卧床。石床前侧有一石桌,原刻棋盘,是邓子龙与部将奕棋处。洞的右室较长,有天窗、壁窗,洞内尚崖上方凿有狮子头佛座。下侧有“银瓶”,口约碗钵大小,崖水渗透下滴,聚入瓶中,不溢不竭,四时如常。
清平洞前有二三亩草坪,绿草如茵。旁有一堵石崖,上有邓子龙所书“倚剑”两个大字。草地旁,崖洞前,有一池,约4亩,池中有八角亭,名“磨剑亭”。飞檐出阁,彩瓦画栋,具有传统楼台风格。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朱阁碧水,垂杨环绕。四时登楼,但见桃花灼红,岸柳葱绿,莲荷盈盈,令人心旷神怡。
清平洞南侧,有恤忠祠,又名忠烈祠,为一厅一殿建筑。祠依山临水,林木苍翠。 邓子龙在姚关期间,屡屡战功,但昏庸的当局贪都猜忌,屡加诬告,被迫离开姚关。时人多为邓子龙鸣不平。
姚关附近,还有邓子龙的多处遗迹。村南的朝天洞,刻有邓子龙诗二首。在姚关北四里的万仞岗,壁立的岩石上,刻有邓子龙诗一首。
邓子龙在姚关期间,曾在保山九隆池上建“濯缨亭”,并书一联云:“百战归来,赢得冀边白发;三军散去,剩存湖上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