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剑川县沙溪镇

2010-10-29 点击数:3340

  沙溪镇在剑川县城南30公里。境内有的石钟山石窟和兴教寺。白族地区有句民谣:“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钟山”。石钟山石窟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溪兴教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是南诏大理时期(公元649年—1094年)云南白族人民的艺术杰作之一。主要分布在沙溪镇的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村三个地区,已发现有16窟,139尊造象。是我国南方雕凿最精美的一个石窟群,有“南天瑰宝”、“西南敦煌”之誉。

  这一带群山环抱,林海茫茫,丛林掩映下的奇峰怪石,风景清幽。爬过崎岖山路,就见到一座“南天福地”的石牌坊,怪石嶙峋的石钟山就展现在眼前,顺着石坊的石阶往下走数十步,再往上爬半里即到石钟寺。寺后有大石如巨钟,、故名石钟山。石窟依山开凿,雕刻在寺庙附近方圆几十里的悬崖峭壁之上。  石钟山石窟较为集中地展示了白族先民崇拜的佛教密宗神祗。石窟中多雕凿着和内地的观音塑像不同的阿嵯耶观音和男像观音。石钟寺区第六窟的明王堂,是全国石窟中最大的,长11米,高3米,布局森严。在精致的佛台上,正中端坐着神态安详的释迦牟尼,分立左右的是文质彬彬的阿难和憨厚敦实的迦叶两位尊者。两侧各有四尊明王。明王的表情凶恶,形象怪异。其中坐在水牛背上的“六足尊明王”,是文殊菩萨的愤怒相。我国佛教中的明王造像仅见于西藏、四川大足和剑川石钟山石窟三处。石钟山石窟的八大明王雕凿清湛,保存完整,为国内罕见。其中大圣北方步掷明王脚下所踩的象首人身造像,类似于古代印度佛教密宗的“欢喜天”神祗,是罕有的特殊造像。  把现实世间的王者造像雕刻到佛教石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在石钟寺区共有8窟。其中和第二两窟,是南诏王者的雕像。一窟是反映南诏王阁逻凤出巡时的情况,称“阁逻凤出巡图”,一窟是南诏王异牟寻的雕像称“异牟寻议政图”。前者雕凿16个人,是人数最多的一窟。此窟外檐雕刻三重:重是瓣状花纹;第二重是连珠纹;第三重是重幛纹。其下雕成卷起的人字形幔帐。整座石窟像一座雍容华贵的大厅。石窟中央放一把双龙头椅,端坐一人,威严端庄,即阁逻凤。国王坐椅前卧两只狗,左侧雕6人,右侧7人。阁逻凤前侧左右各坐一位清平官(宰相)。窟内还雕出持扇侍从、执旗武士、抱剑童子和官吏等人。各人神态不一,栩栩如生。是当年南诏宫延生活的真实写照,把南诏宫延的衣冠礼仪展示得具体生动。雕刻技术精湛,刀法娴熟,充分显示了古代白族人的高超艺术水平,也是形容南诏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另一窟雕凿9人,中坐者是着圆领宽袖偏襟长袍的南诏王异牟寻。右方站立侍从3人,分别持剑、扛扇、执长柄坐尾。左方站立侍从2人,一人背斗笠,手持长藤杖,另一人捧盒。王者前有童子一人,窟门左右两侧对坐文官2人。  第3至第7窟,主要是佛教神像。神造型深目高鼻,粗臂赤足,挽螺丝髻,但整个石窟佛像的组合形式,和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的组合大体相同。菩萨面部丰满,气度娴雅,表现了端庄、温柔和智慧;天王和力士则表现出刚毅威武和勇猛。这些都是中原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石窟表现了把原始崇拜和神佛同时信奉。第8窟在莲座上,镌刻一椎状“阿央白”(白族语:女生殖器),高0.8米。两旁墨书一联:“广集化生路,大开方便门”龛左右两壁,各有雕刻佛像一尊,左为多宝佛,右为大日如来佛。这是一种原始的“生殖崇拜”现象。“阿央白”是白族妇女膜拜的圣物,龛前的石蒲团上,被世世代代前来求子和求顺产的跪拜者磨下了四道深深的印痕。“阿央白”雕凿,在国内十分罕见,对于研究古代大理地区社会生活是不可多得出的资料。  石钟寺区第7窟中的“甘露观音”座像,高1.52米,观音左手捧置于膝上,右手上举,好像是在执柳枝洒布甘露。观音的雕像端庄慈祥美丽,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观音左右各有一侍者,圆圆脸型秀丽腼腆极似人间白族少女。  第5窟中的维摩诘“问疾品”造像(俗称“愁面观音”),身躯微向前倾,目光俯视悲苦人间,眉宇间充满忧郁。在愁面观音背后的悬岩峭壁上,雕有佛龛,有持杖者,抱琴的乐师,步行上山的樵夫牧童,入山修道的苦行者,还有鹿、狮子、仙鹤、猴子等。古代的艺术匠师们,以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作的神佛人物,观音的愁苦面容,反映了人世间众生的愁苦,和对苦难众生的怜悯之情。雕像中还有一些外国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南诏国已同邻国有着友好交往。  石钟山石窟有高度的历史、艺术价值,早在1950年中央文物局即通知:“剑川石钟山石窟为边省古代稀有遗产,极堪重视”。今天,石钟山石窟已成的旅游胜地。

  沙溪镇有着的兴教寺,掩映在苍松古柏中。为明永乐13年(公元1415年)建。四周合抱粗的32棵柱子,古朴雄伟。寺内四面墙壁上保存着佛教的壁画。寺内海棠花树,春暧花开时灿若云霞。不少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游观之余,呤诗作对。寺殿内还悬挂着明代文人杨升庵、李元阳等人的题诗匾额。其中,杨升庵的诗写道:  “两树繁花占上春,多情谁是惜芳人。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