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辜胜阻: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内需和动力 应实现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

2010-10-29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1539

 

备受关注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8日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题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辜胜阻表示,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最大内需和持久动力,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实现劳动力和产业的双转移,以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如何解读这个提法?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城镇化是中国当前的最大内需和动力 辜胜阻说,城镇化对于我们扩大内需能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内需,也是支撑我们未来经济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稳定持续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因为我们城镇化涉及到转向非农产业的农民工,至少有1.5亿。这些人是介于市民和农民之间,他们的收入能力和消费能力肯定比农民要高,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我们的城镇化是一种半城镇化,农民实现了地域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产业的转换,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但是他们还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变,还是一种半城镇化。如果把这种半城镇化变为城镇化,这个背后就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比如农民工,加上他们的家属,那么就是两三亿人口,两三亿人口仅就住房一项所创造的需求就是几十个亿。
所以,我们现在讲,我们的消费结构方面,我们是吃、穿、用无忧,这种市场的需求不会很大,但是我们住和行的需求是无限的。住和行又是和城镇化紧密相连,所以,城镇化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市场需求,也是最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一种持久的动力。
城镇化过程中应实现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 辜胜阻表示,一方面我们要发展大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圈,这是很重要的,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反思我们这种候鸟式、钟摆型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巨大社会代价。因为我们现在有几千万留守儿童,有几千万留守妇女。这种长距离的候鸟式人口流动,对于流动人口的家庭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鼓励农民工、中西部流出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在返乡创业和就业应该以中小城市或者是以县城作为载体。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要发展大都市圈,另外一方面要发展中小城市。
辜胜阻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态势了,特别是沿海的产业在向中西部转移,另外,劳动力也是在向中西部回归,所以把它称之为双转移,这种双转移的态势有利于缓和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过去我们都是向沿海流动的,现在我们这种要素向中西部的转移有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
(辜胜阻 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