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十二五”拟大幅提高贫困线 可能接近1400元

2010-10-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6925

数据显示,在我国第六个、第八个和第十个五年规划期间,贫困的减少最为迅速。七五期间贫困人口实际上有所增加。九五期间贫困发生率略有减少。但是到20012004年,减贫速度又再加快,在十一五规划的头几年,贫困继续快速下降。

据世界银行估计,消费低于世界银行贫困线的人口在中国所占的比例从2004年的10.3%下降到了2007年的4.0%

这些显示五年规划对减少贫困人口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上调贫困线被再度提起的原因。

贫困线低于国际标准

尽管扶贫成就巨大,但扶贫重任在许多方面尚未完成。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1017日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

而按照国际上划定和计算贫困人口数量的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更大。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按照国际标准计算得出的中国消费贫困人口数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

世界银行2005年直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1.25美元。

世界银行的抽样调查中,中国制定的贫困线标准在被调查的75个国家中是最低的,排在中国之前的包括印度、老挝、越南等国家。

无论是与国际标准,还是与国内的平均收入和人们的期望相比,我国贫困线看起来都是比较低的。一些的研究显示,即使按照贫困线应该达到的客观标准,如最低生存所需支出以及满足衣食等基本生存需要来衡量,中国的贫困线水平可能也太低。

对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王小林认为,“1.25美元也好,两美元也好,世界银行的贫困线主要作用是国际比较,方便评判哪个国家更贫困。而作为国家贫困线的划定,则要有国家整体财力的考量。

就是你扶贫能够扶到哪个线。王小林解释说,如果按照世行的标准,中国可能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但是中国财政资源只够扶5000万,那么政府就会把扶贫的标准降低,以便瞄准最穷的那部分群体,这样可以用最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在他看来,对某个国家来说贫困线只是扶贫的一个方面,我国的贫困线过去是按照营养标准来测算,比如说每人每天需要2100大卡的热量,此外还需要衣、住、行等其他方面折算进去,变成货币价值就是1196

从基本需求到健康生存

尽管贫困人口在减少,但有的地方减贫的成就尚不稳定,脱贫后还会出现返贫现象。

据范小建介绍,2008年我国的贫困人口中有66.2%2009年脱贫,而20093597万贫困人口中,则有62.3%是返贫人口,这反映了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和致贫因素的复杂性。

贫困线能否提高,对扶贫工作开展的质量无疑有着直接影响,但贫困线高低受到国家财力制约,按照目前我国的财政收支体系,能否把贫困线提高到1300或者更高的水平,仍然需要各个部门博弈。

任何国家的财政资源分配都是一个政治过程,优先考虑钱花到什么地方,调整支出结构涉及到各个利益团体,并不是设定好有多少资金是用来扶贫的,不够还可以再加,需要权衡取舍。王小林说。

他认为,对中国国情以及扶贫情况不了解的人都在喊要提高扶贫标准,就是以货币来表示的贫困线,在扶贫线标准短期内难以迅速提高的前提下,整体扶贫比单纯强调贫困线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