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八仙”习俗

2010-10-27 来源:民俗文化网 点击数:2192

“八仙”习俗 “八仙”的形象本来是统治阶级的“仙话”人物。流传“过海”这段故事时“仙话”就变成了民间百姓中的“神话”,“八仙”开始有了生命力,成为百姓喜爱的一组神仙形象。我国民间百姓对八仙是很熟悉的,在民间许多地方许多村庄,在那里的图画、戏剧、小说和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随着故事的广泛流传,民间与八仙有关的许多习俗广泛为大众熟知。

其一,旧时舟山群岛在渔民中有一个禁忌:凡驶船出海上不能坐七男一女。老渔民讲,这禁忌不知传承了多少年。据说坐七男一女,就会在大海里出事。它是与八仙过活的故事有关的。相传有一次八仙过海欲云蓬莱仙岛,铁拐李把自己手杖变成一艘大龙船。八人坐在船上观赏海上美景,一时高兴奏起仙乐:韩湘子吹箫,曹国舅打响板,张果老擂起渔鼓,何仙姑和蓝采和唱曲,再加吕纯阳(洞宾)舞剑,汉钟离摇扇,助兴作乐,热闹非凡。结果声震东海龙宫,惊动了龙王第七个儿子“花龙太子”。他因见何仙姑妙龄女郎,色世皆绝,就兴风作浪,把她抢入龙宫。七位大仙见少了何仙姑,就各自祭起法宝,一齐杀向龙宫救回何仙姑。花龙太子因在八仙面前吃了败仗,就怀恨在心,每见有七男一女同船出海便要肇事寻衅,所以在渔民中就有了这个禁忌。

其二,我国江南许多地方都称八个人坐的方桌为“八仙桌”。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一种方桌,并且用它来祭祖、敬神和礼佛。平时不用也总把它放在堂前显眼的地方。“八仙桌”的来历据说与八仙有关。相传,有一年初春,八仙奉玉帝旨意,前往东海邀请龙王参加宴会,在归途中,他们趁时间还早,便装扮成凡人,下到人间。他们见人世繁华,山川锦绣,便忘记了玉帝的禁令,翻山涉水,穿城过寨,到处游赏。每到风景秀丽的高山大岭,他们便坐下来休息。可是山岭上没有凳子、桌子,八位大仙就各显神通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头,做成石凳,搭起石桌,边喝酒边赏景。这样许多地方就留下了八仙用过的石桌子。

据说人间本来没有桌子,是后来各地的木匠仿照八仙留下的石桌,做成可供八个人坐的木方桌,才有今天人们所用的桌子。因它最初是八仙留下的,所以人们叫它“八仙桌”。而至今还留在高山大岭上的那些石桌,有的地方反倒改称为“八仙石”、“八仙台”、“八仙坪”、“仙墩”了。但也有的地方认为:“八仙桌是画圣吴道子所绘。据说八仙因仰慕画圣吴道子之名,飘然而来拜会。吴道子觉得八仙光临,蓬荜生辉,执意要设宴款待他们。但他绘画的洞中没有桌子,便挥毫画了一张方桌,摆在中间并设下八张凳子笑着说:“此桌为八仙所绘,那就叫‘八仙桌’吧。”

其三,民间还有八仙的故事,传说八人云游四海,到人间逗弄作戏,感叹仙界不及人世,神仙不及凡人。据说“八仙拳”是有一次八仙来到人间喝醉了人间的美酒,与店家争斗打拳而传下来的。它同我国武术的醉刀、醉枪、醉剑和醉棍,并称为“五醉”。

其四,“八仙图”是我国湘绣的产品,据说是因为湘绣姑娘心灵手巧,绣品绝妙引得八仙来游绣乡,在绣棚上留下了生动绝妙的八仙形象,成为风格独特、名扬四海的工艺品等。这类传说故事并不渲染仙人的神机妙算,反倒突出世间凡人的聪明才智。它们表达了劳动者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生活情趣。

其五,我国民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并且设坛祭祀形成风俗。相传吕洞宾是理发业的神师。据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的生日。这一天各地理发店都要热热闹闹地为他做生日。吕洞宾被视为理发业的祖师是源于一段传说的,相传明朝时候朱洪武做皇帝。这朱洪武因为是个瘌痢头,所以凡有剃头匠被召进宫去,就没有活着从宫里出来的。因为剃头时难免剃痛了朱洪武的瘌痢疮,他一动怒殃及无辜的剃头匠。

后来这事被吕洞宾知道了。他便化身剃头匠,应诏进宫。说也奇怪吕洞宾用那宝剑变的剃刀给朱洪武剃头,即使碰着他头上的瘌痢疮也不感到痛,反而凉嗖嗖的感到快活。从此以后凡有剃头匠给他剃头,他的瘌痢疮就不再感到痛了。在朱洪武统治时期,本来没有人敢学剃头的,后来学的人就多起来了,剃头业也就日渐兴旺发达。他们知道这是吕洞宾祖师的功德和庇佑,所以便对倍加感激把他奉为祖师爷。又因为传说中的吕洞宾深谙医道,具有起死回生之术,因此理发店老师傅也大多懂一些小医术。如刮砂眼、治“落枕风”、挖痧、止血、翻眼皮吹沙等,这自然有利于他们的店业经营。

其六,民间祝寿庆贺要扮八仙敬酒。把八仙和祝寿联系起来,这与神仙可以长生不老这一古老观念有关。宴庆时唱敬酒歌这是古风,古人称为“佐樽之设”。祝寿唱的八仙敬酒歌,又称八仙寿歌。歌词首先唱道:“列位尊坐举目留神细听着,细听俺唱一个福禄八仙庆寿歌。富神增福财神都来到,八仙们庆寿呀两边列排着。闪出来四个金字写的本是‘合家欢乐’。”

接着就唱八位神仙,一个一个唱下去,歌词都是“吉庆有余”、“寿比南山”之类。这八仙敬酒庆寿的习俗,在宫廷里也一样盛行。据说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皇帝过六旬大寿,张灯结彩,竞演百戏,臣民随便观看。在台上就演出《群仙庆寿蟠桃会》、《瑶池会八仙庆寿》等民俗戏。这种古习最早见于南宋。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清明节前,临安府酒库开市煮酒。新煮的酒要送到州府由点检所检查。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是件大事,送新酒的队伍十分壮观:差雇社队鼓乐,以三丈余长的“布牌”为引导,次以大鼓及乐官数辈,后以呈酒数担,次八仙道人诸社行队。这种送新酒的迎赛由于代代沿袭后来就成为祝寿时扮唱八仙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