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万钢:让科学技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2010-10-18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4258

        首先,科学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00多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基础研究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世博会多个展馆分别以种子、生命、能源和资源再利用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于后工业经济时代的憧憬和渴求,也正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方向:

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将不断转变,并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和更繁荣的经济。上海世博会用大量技术的应用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科学理念和美好蓝图,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已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分子育种学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IPS干细胞、合成生物学正在揭示生命的奥秘;纳米科学意味着对物质结构的观察、解释正在步入“调控时代”;燃料电池的发明和应用开拓了不同于切割磁力线的发电原理和方式;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进展预示着清洁核能源时代的前景;对暗物质的探索将揭示宇宙的起源。当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明天,科学的探索依然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科技创新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绝大多数民众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以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三次技术革命,催生了现代工业,促进了城市发展,创造了知识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急剧膨胀,目前全世界50%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70%GDP85%以上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都来自城市,90%以上的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也集中在城市。科学发现、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带来现代化城市生活。

城市的发展既是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要解决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深层次问题,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宜居、幸福的城市生活,引领城市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第三,创新的理念在大胆的实践中成为现实。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对未来城市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然而,任何新鲜事物都必然要带着它新生的幼稚去经历现实的考验,能否率先采用新兴技术和产品去应对未知的挑战,需要决策者和创新者共同的胆识和勇气。

在本次世博会园区中采用的新兴技术和产品堪称世界之最:分布在各展馆屋顶上总量4.6兆瓦的太阳能电站,东海大桥边100兆瓦的风力电场,所发出的电能和利用情况实时展示在世博园的能源馆中,接受观众的考证;500辆刚刚研制成功的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各类电动汽车承担了零排放公共交通,另外5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加强了世博周边的低排放交通;20多万盏LED灯具每天晚上都要照亮幻影般的灿烂夜景;雨水和固体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超负荷运转;每天有50万持RFID芯片门票的观众无故障通过门检系统; TD-LTE无线通讯和感知网构筑了电子围栏;新一代智能交通网络调控世博交通的同时,实时建议路线。长达半年的高强度应用需要科技人员的精心维护,但也为这些新产品的规模商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四,世博促进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实践交流融合。本次世博会是历史上参展者最多、展示内容最广的。各国的国家馆都拿出他们的技术和产品来展示他们的创新的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各机构和企业也都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和对未来的展望。在城市实践区,几十个演绎了理念并获得效果的实践聚集一堂,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不懈的努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严峻。比如能源紧缺、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和公众健康,等等。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当然,国际合作绝不意味等待别人的创新成果,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各异,我们要针对自己面对的挑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践科学发展,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我们高度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推进城市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加快城市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科技部把“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列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对城市发展的科技工作统筹布局。针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科技需求,围绕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绿色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等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