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中国书法传世名帖(二)

2010-10-15 来源:中华文化网 点击数:1912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来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颜鲁公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而且能与王羲之并驾齐驱的伟大的书法革新家,他创造了颜体,堪称楷体书圣。颜真卿的楷书,如正德君子立于庙堂之上,有衣冠庄重、气度隶穆之气象。而颜真卿的行草书与他的楷书相比,成熟得更早,并且更生动遒婉,有驰骋挥戈、拔剑起舞的叱咤气概,造诣极深,自有境界,和而不流,威而不犯。既不同于六朝那种超逸优游、风行雨散的行书,也不同于张旭、怀素的惊电飞流、龙奔蛇突的狂草。颜真卿往往融楷隶篆籀于行草中,运用中锋、藏锋、转锋于线条内,取笔划的苍劲奇崛,得字形的诡异飞动,化墨色的浓淡枯润,去挥发豪放雄健的英气。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由于是真迹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更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这件草稿无论内容还是书法都极为典型。《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是颜真卿为已侄写的一篇祭文草稿。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误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明星,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排在宋朝四大书法家的首位,其书法以楷、行为主。其楷书主要是以唐颜真卿为取法对象,得浑厚雄强之势,但用笔有晋人法意,楷中带行,结字平扁,如石压蟾蜍,变化丰富,个性鲜明。其行书以颜书为底,上朔二王,写得雄秀兼备,古朴多姿。苏轼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他的书法,是构建在其广博而精深的文学基础之上的,苏轼在其论书绝句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极具个性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以后,学颜的都学苏字,而写二王的,也没法绕过苏字。

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时书《黄州寒食帖》,纵33.5厘米,横118厘米,计十七行129字,其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帖遣兴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不仅是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作品,大书法家鲜于枢还把它誉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有天下第三行书的美名,其艺术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开篇之始,书写平缓,字体端正,其后由于感情的变化而使作品的用笔、结字急剧变化,字越写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促,最精彩的是中段,感情像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抑制,最后又复归平缓。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途)穷,死灰吹不起!读其文句,感其心境,观者莫不为之动容,书为心画,此言不虚也。

中华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