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湖南释放“后发力量”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2010-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10569

  “两型社会”建设一体化发展,不能忘了农村。

  见到李联华时,他汗流浃背,刚刚从城里送葡萄回来。

  59岁的李联华,是岳阳县新墙镇清水村农民。他跟镇里签订了葡萄园种植项目,利用自家8亩地,又租了2亩地。如今每年纯收入10多万,最忙时要雇上56个人帮忙。

  新墙镇的农民,大多有3份收入:种田,打工,出租土地。镇党委书记王靖告诉记者:“土地向大户、向能人集中,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仅促进产业发展,还促进农民增收。”

  先行的活力

  一项项全国首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

  没有模本,没有范本,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只有从无到有的开拓创新、先行先试。

  721,“两型社会”建设的6项试行标准新鲜出炉。

  记者从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手中接过这本“标准大全”,厚厚一沓,像中学课本,涉及“两型”产业、企业、园区、县、镇、农村六大类。这些标准经“两型”办精心梳理,特色鲜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例不低于70%LED灯饰普及率不低于45%;太阳能普及率不低于60%……这些标准,会根据现实状况,动态修订。

  “标准既结合了湖南的现状,也带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陈晓红告诉记者,在产业标准上,参考了日本京都等城市群标准;在环保标准上,参考了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北九州等标准。

  新生事物,必然遭遇新旧观念的交锋,也必然面临旧体制的“掣肘”。如何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给“两型社会”建设腾飞的翅膀?

  湖南代省长徐守盛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涉及经济一个领域,还包括社会、体制等方方面面内容。应当从规律上来把握,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在先行先试中探索路径。

  湖南敢闯敢试的背后支撑,是一份成熟的理性:把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作为试验区最大的政策和机遇,在制度和机制层面确保“两型社会”建设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推进。

  两年来,突出创新驱动,湖南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创下多项全国:

  个成立长株潭“两型”办,从省到市一直延伸到县,全面统筹协调“两型”建设。“不越位,不缺位”,陈晓红这样定位“两型”办的角色。1年多来,制定规划、参与立法、发布标准、考核督促,等等,新机构成功扮演了“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协调人的角色。

  个为“两型”试验进行地方立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用法律规范,用法治“护航”。在此基础上,省里牵头编制了12个专项改革方案和16个专项规划,各市、县编制了实施方案和下位规划。

  个编制区域系统性融资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系统性融资规划》,与国家开发银行紧密合作,破解“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瓶颈。目前,“两型”试验区内的投融资平台已达13个,发行债券102.8亿元。

  个试点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将化工等高污染企业作为重点范围,并在全国成功实现受理环境责任险理赔。截至目前,湖南全省投保单位已达140多家。

  个出台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正在加快制定全国首个政府服务规定。湖南省政府法制办主任许显辉表示,行政程序规定明确政府怎么做,政府服务规定明确政府做什么,两者相辅相成,加速湖南省各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改善民生提供优质的法治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