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以大项目带动旅游业高速发展
浙江省第二批旅游经济强县(市、区)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从东、西、北三面环抱杭州,历来被称为“天堂门户”。余杭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誉。全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总人口80多万。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十年来,余杭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龙头,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余杭区启动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工作以来,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协力奋进,紧紧抓住创强这一重要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提升产业品位,提高行业水平,促进旅游大发展。
四大亮点辉映余杭旅游产业
近年来,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余杭旅游业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以大项目带动,旅游经济指标逐年攀升,旅游项目建设凸显成效,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驶入了旅游大发展的快车道。
旅游经济逐年攀升 目前,余杭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已跻身全省前列,富有余杭特色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并连续多年在杭州市旅游西进考核中获得金奖。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5.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68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05955人次,实现旅游创汇2325.81万美元,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多年发展,余杭旅游逐步形成大产业格局。目前,全区共有旅游景区11个,其中
产品体系日臻完善 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2007年,余杭区启动了“
旅游品牌逐步打响 以节促旅的营销方针成效明显,传统的中国茶圣节、中国超山梅花节等国字号节庆活动已成体系,发挥出几何增长的宣传效应;首届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和梅花奖颁奖晚会成套推出,使余杭区的节庆活动走上了品质化、化的新台阶;而五常龙舟节、塘栖枇杷节、仓前羊锅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更是快速提升了余杭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余杭先后获得“浙江十佳自驾游黄金线路”,“市场开发先进单位”等称号,最近又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营销学会、中国国际旅行家协会评为“建国六十周年——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名区”,进一步打响了旅游品牌。
“三管齐下”强势推进旅游产业
余杭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坚实基础。依托自然和历史赋予余杭的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深挖余杭旅游潜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余杭发展实际、具有余杭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
政府主导强势推进 余杭区委、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一是明晰产业定位。2007年在全区旅游工作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上就提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总目标,并确立“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明确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又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进一步表明余杭区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二是高起点规划。根据余杭区实际,编制了《杭州市余杭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杭州市余杭区旅游资源保护规划》,谋划余杭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即“一个前提,两大特色,三条景观长廊,四大旅游功能区块,五个节点”,依据余杭地理版图和区域特色,着力打造塘栖水乡风情旅游区、良渚遗址文化旅游区、径山生态度假旅游区、南湖滨水休闲旅游区等四大重点旅游区。三是出台强势政策护航。余杭区出台了《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旅游扶持政策,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从资金和政策上为旅游经济强区建设保驾护航。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 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亮点,继续深化推进“
依托品牌拓展大市场 以增强余杭旅游生命力为目标,依托区域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余杭旅游品牌。一是构建品牌体系。为统一对外宣传形象,邀请韩美林大师设计余杭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现已成为游客了解余杭旅游的窗口;推出余杭自然山水游和人文历史游两条“二日游精品线路”,高标准、高档次地构建余杭旅游的形象、线路品牌体系。二是打响节庆品牌。以举办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中国茶圣节两大国字号节庆活动为重点,并根据每年需要,举办了梅花奖颁奖晚会、双溪水上狂欢节、鸬鸟蜜梨节、五常龙舟盛会、塘栖枇杷节、追逐春天游余杭等活动,近年又创新举办了仓前羊锅节、山沟沟农家美食节、天都城恐龙嘉年华等独具一格的节庆活动,借事造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拓展营销覆盖面。为拓展客源市场,创新实施了以城市宣传提升品牌形象,积极组织旅游宣传大篷车,参加旅游促销推介会。紧跟国家消费导向,在巩固扩大江浙沪主流市场的同时,实施“南延北拓”的开发战略,既向南挺进珠三角市场,向北开拓北京市场,大比例扩大省外市场占有率。
全方位推动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
余杭启动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真正把其提到议事日程,列为重点工作,在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争取多方有利因素形成强大合力 一是健全组织,强化领导。余杭区在时间成立了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区旅游创强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工作思想,提高对创强的认识。同时成立了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暨余杭区旅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旅游局内部设立了宣传组、督查组、综合组、后勤保障组四个工作小组,加强创强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二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根据创强要求,结合余杭实际,制定了《余杭区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和创建步骤。并根据《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检查指标》,进行深入解读,逐项落实,针对全区35个相关部门和60余家旅游企业列出了菜单式的任务分解表,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机制。三是落实资金,加强保障。为确保创强工作顺利推进,余杭区设立了创强办公室(设在区风景旅游局),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从外聘请临时人员,实行现场集中办公,负责创建活动中对外联络、协调、宣传报道、资料收集、档案整理和迎检工作。区财政明确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创强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从而为创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人力和财力保障。
立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立足社会宣传强化意识。为造浓创强氛围,专门制作了万余册创强宣传海报和创强知识手册,在车站、码头、商店、景区、饭店等人流密集处张贴海报,并向市民发放知识手册;加强户外广告宣传,在萧山机场、杭宁高速、沪杭高速等主要干道设立6块户外高炮广告,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立300根道旗和粉饰约400平方米的墙体广告,在主要公交候车亭设立10块灯箱广告,并在余杭区体育馆设立巨幅立面广告。同时,编印余杭旅游创强简报18期,及时反映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拉网式的宣传造势活动,形成了人人知创强、人人为创强的氛围。
在学习中完善每个细节 加强分析,理清思路。在认真分析《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检查指标》要求后,邀请省市旅游局有关领导和专家亲临把脉指导,对照创建标准,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完善提升,并组织局机关相关人员参加专项培训,提出整改措施和实施意见。实地调研,查漏补缺。区主要领导多次开展旅游调研,分管领导现场召开专题推进会,有力推动了旅游创强工作。
抓住机遇提升硬件设施 始终坚持旅游创强的目的不仅是要“拿牌子,得称号”,更重要的是借创强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因此,我们本着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敢超敢学、取长补短的思路,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在车站、码头等客流集中地增设旅游咨询中心,并根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和《旅游咨询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和标准,做好旅游咨询点的改造和布置工作,配备触摸屏等先进设施,并对咨询点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完善提升旅游咨询中心功能;编制《杭州市余杭区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标识规划》,对各主要街道、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进行新建和改建,进一步提高余杭旅游可进入性;着力营造安全、卫生、健康、规范的旅游环境,重点加大对旅游定点餐馆、旅游购物场所的环境整治和卫生检查。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夯实余杭旅游的硬件条件,提升了余杭旅游的整体实力。
五项坚实措施引领余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为新起点,以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为重点,以扩大客源市场、拓展余杭旅游知名度为导向,以余杭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战略后盾,全面实现余杭旅游的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推进余杭旅游的又快又好发展。
深化精品战略,以大项目构建旅游大格局 借区委、区政府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在坚持新项目建设和老景区提升“双管齐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际旅游综合体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模式,以综合体建设扩大旅游辐射力和吸引力。以共建共享最适宜人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为要求,深挖余杭特有的历史文化风味,特别是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三大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塘栖水乡风情旅游区、良渚遗址文化旅游区、径山生态度假旅游区、南湖滨水休闲旅游区等四大重点旅游区,形成文化休闲旅游新线路,把余杭旅游的地理版图打造出更多的亮点、特点,把余杭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名的休闲度假胜地。
提升软件实力,以高素质人才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发展旅游业只有硬件满足远远不够,良好的软件条件必不可少,至关重要。当前,余杭区现有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存在很大差别,已成为影响旅游业大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资源是资源。对此,余杭区秉承标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拿得出手,上得了大台面的行业队伍人员。按照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人才管理方式,加大品质化、规范化管理,用约束条款和健全制度“树其貌,筑其魂”;按照个性化的培养理念,鼓励旅游企业在人才管理上要有方法、有特色,依据自我实际,着重从思想意识上培养从业人员品牌化的服务理念,树立全方位、周到体贴,超越顾客预期的现代服务意识;按照专业化的服务要求,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合作,在继续办好针对饭店、景区、旅行社员工的旅游专项培训基础上,创新培训方法,更新培训内容,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为壮大队伍规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在行业内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真才实干、技能过硬、口碑良好的行业一线人员;全面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加大旅游人才特别是人才的引进力度,夯实余杭旅游“软实力”。
创新观念方法,以大营销激活旅游新市场 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在巩固传统有效营销模式的同时,进一步转变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方式,实现从旅游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城市营销转变。继续实施“以节促旅”计划,高质、高效地办好本地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提升城市品位,推广城市旅游;在巩固长三角市场的同时,启动北方和珠三角旅游市场,积极开拓台湾旅游市场,提高余杭区旅游市场覆盖面;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旅游合作,加速融入大杭州旅游宣传格局,借势借力,抱团营销,以杭州的影响力提升余杭旅游知名度。
注重接轨融入,以国际化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 旅游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先导战略,要抓住杭州启动新一轮旅游国际化的契机,立足本地优势,主动接轨融入,加快推进余杭区旅游国际化步伐。我们将牢抓杭州西湖博览会、休博会推介平台,和沪杭高铁开通的历史机遇,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大窗口,立足“巨人”肩膀,全面推介余杭旅游资源,把余杭旅游推向国际市场。大力培育发展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保健、化妆、女装、运动休闲、婴童、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结合余杭实际,明确重点领域,找准比较优势,形成在某一领域的领先地位;鼓励国内外知名饭店集团落户余杭,引进先进的旅游经营管理经验,逐步推动旅游管理和产业运行的国际化。
强化行业管理,以品质管理提升旅游整体水平 围绕品质管理主旋律,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质量监督,完善游客咨询服务体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发展环境;实施旅游形象工程,决定成立余杭旅游形象推广(投诉信息)中心,用规范化的操作运营平台直面切入游客群体;实施平安旅游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旅游安全生产检查,确保旅游安全无责任事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功能,规范乡村旅游管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响应省政府“十百千”工程号召,开展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加快推进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引进国际知名饭店管理集团,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推进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争创高星级旅行社,培育全国百强旅行社,并在年内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旅行社做大做强和发展地接旅游。
在新一年里,余杭将以创强为推进余杭旅游大发展的动力,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项目建设不懈怠,坚持转型升级不畏难,推动结构调整不停步,充分发挥旅游龙头作用,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余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