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广东县域经济如何突破发展困局?

2010-01-27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2546

       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先进省份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明显。省市要大胆向县域放权扩权,加大扶持力度,各县也应因地制宜。

       最近,我们对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撰写了一份我省县域综合发展力报告,主要内容已经见诸于本月19日的各大媒体。在研究中深感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有67个县(市),人口约占全省户籍的60%,其中50个位处山区。在全省GDP总量中,县域经济仅占18%,而江苏与浙江的县域经济分别占全省GDP高达54%和71%;在财政收入方面,我省县域经济仅占全省的7%,而江苏与浙江分别占全省的54%和43%。这些经济数据对比说明,我省县域经济在全省的地位与江浙等省份县域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实际调查的结果说明,我省县域经济存在发展质量较低,基础弱,县镇事权配置不够合理,落后面较大等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我省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经济强省和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我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当年,广东县域经济在全国是很有分量的。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排名中,我省最多曾达到15个之多,其中顺德、南海等地更是名列前茅、名扬全国,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争相学习的标兵。但后来,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这些实力较强的县域先后有6个成为了地级市的辖区,使我省县域在全国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下降。当然,导致我省县域在全国地位下降的更重要原因,是与江苏浙江等省相比,我省对县域工作重视程度还相对不高,县域发展还存在较多阻碍因素,县域自身发展能力还不够强等等。从全国县域看,我省县域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已是事实,这从有7个县域并非因改为市辖区,而是因发展相对减速先后退出全国百强县就可以看出。与此同时,全国特别江浙一带的县域,却不断加快脚步。在2009年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江苏县域进入全国百强数已达27个,浙江为26个,山东为26个,福建8个,河南8个,辽宁5个,河北5个,湖南4个,而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仅剩下2个(增城、博罗),让人大有“沉舟侧畔千帆过”之感!

       目前,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你追我赶势头不减,在新兴百强县中已经出现如下特点:江苏省正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正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现在中部地区已经崛起16个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通过大开发也有6个,全国百强县的格局正在改变。特别是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一方面其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迅速提升,另一方面还形成了县域经济组团快速发展趋势,江苏的四个地理位置相连县级市江阴、昆山、张家港和常熟就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为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名。

       相对而言,我省县域经济也在努力加快步伐,并出现了许多亮点。特别是靠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增城,博罗及从化等地发展势头迅猛,增城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县域经济中被誉为“增城模式”,并在2009年首次进入全国县域百强县前十强,名列第九。而作为典型山区县(市)的高要、佛冈等地,则通过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双转移”工作以及现代农业及城镇化建设,也出现了强劲增长。但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先进省份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明显。省市要大胆向县域放权扩权,加大扶持力度,各县也应因地制宜。我们相信,只要让各县摆脱不合理体制带来的束缚,让各县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并发挥自己的潜力,我省县域经济的步伐就一定能进一步加快。这是事关我省60%人口的大事业,怠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