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财政政策应“稳”字当头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今年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来年宏观经济走向作出分析。他认为,从运行态势看,通过去年以4万亿投资为代表的我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目前国内经济已呈现“双升一稳”——投资大幅上升、工业强劲反弹回升、消费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2010年这一基本态势将会延续。
采访过程中,“稳”字成为了出现最多的字眼。除却运行态势仍继续“双升一稳”外,贾康委员认为,来年经济将呈现“前高后稳”、以稳收盘的局面,而货币、财税、投融资政策等方面都要力求稳妥,每每谈到“稳”字时,他都会做出一个双手下压的动作,强调沉下心、求稳妥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长率为7.7%,并有望在四季度继续上升。从各方面情况来看,目前经济的回升主要依靠的还是政府投资拉动。贾康委员告诉记者,经济的企稳回升也正是这一轮宏观调控的短期目标,“4万亿元投资计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当经济出现整体加速下滑时,及时把不断低落的景气托起来,然后才可以谈到如何促进结构的优化。如果在危机压力骤然来临时经济垮下去,一切都免谈,优化结构也不可能有多少实际的效果。”
现在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调结构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贾康委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现在我们应该腾出更多的精力,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力度,把短期调控政策和中长期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应当充分认识这一良好时机的弥足珍贵,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界都应更多地考虑抓住时机调整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尽可能快地从粗放型转为可持续的集约型状态。”
谈到明年财政政策走向时,贾康委员说,“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应在框架不变、‘相机抉择’的同时,大力促进结构优化。在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反周期、抵御危机冲击的宏观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和增强政策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在抓紧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需改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结构调整、科技支撑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关于2010年的经济走势,贾康委员认为,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通货紧缩危险已经解除,通货膨胀的压力重新出现,预计明年大体形势将呈现“前高后稳”,上半年发展的势头将会比较明显,各项数据将顺势上扬,预计明年全年的GDP增速超过今年的8%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明年一二季度对应今年一二季度同期的比较低的基础,所以宏观指标的同比数字将比较喜人,但是下半年我们要将高速增长的目标转为稳定增长,酌情把政策和相对高的势头稳定下来,争取实现“前高后稳”。
“在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上,还有必要保持扩张形态必要的连续性,并注意适当的优化微调。”贾康说,“在与货币政策配合而继续保持一定的扩张力度的同时,财政预算分配需合理安排下一年度的赤字和国债规模,既维系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又稳妥处理好公共风险防范。”
从目前情况来看,前期为“保增长”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及时有效,但外需仍显疲弱,总需求仍然不足,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在财政政策实施中,把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促进投、融资平稳增长,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合理运用出口退税、关税、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稳定和扩大出口并改善出口结构。
“要使经济顺利、稳定地走上回升之路,只有政府扩大公共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出台多种措施,力求‘四两拨千斤’地扩大社会投资,拉动民间资本跟进。”贾康委员进一步解析了“四两拨千斤”的要义:一是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充分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对社会资本投资给予国民待遇,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允许社会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金融、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多个行业;二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做好所得税征收按优惠方案处理的贯彻落实。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轻纺等行业的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也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三是支持发展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贾康认为,下一步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方向,首先要把体制创新的重点放在省以下,积极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及“乡财县管”等基层综合配套改革;其次,要注重与改进转移支付制度的有机结合;再次,应不失时机地推出资源税负向上调整的税制改革举措,积极研究准备推出不动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物业税,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