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明年高增长低通胀 调控环境更加复杂

2009-11-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数:142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扬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 孔泾源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 陈东琪

  央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焦瑾璞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贾康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 张宇燕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马宇

来年宏观经济再提速  前高后低

  专家认为,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明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在通胀预期、流动性管理、产能调整以及结构转型等因素影响下,明年宏观调控环境更加复杂。

  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的“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等部门的诸多专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把脉献计。

适度通胀是好事 明年CPI或低于3%

  “中国的保增长措施已经取得了根本性的成就,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了良好平台。”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用这样的语句点评我国的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展望明年,他预计我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保八的基础上继续提速,全年GDP甚至有超过10%的可能。

  随着CPIPPI环比持续上升,物价下行态势得到遏制,但大量的货币投放又带来了明显的通胀预期。专家认为,明年CPI压力可能比较温和,但要注意通胀隐形化。同时适度通胀不是洪水猛兽,应接受较为温和的通胀水平。

  专家表达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先后实现了两个接续,首先是政府投资对外需回落的接续,其次是市场力量对政府投资的接续,尤其是后者在未来将继续强化,这也是四季度以及明年经济继续向好的理由。

  刘世锦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明年出口有望实现8%-10%的增长,内需也有望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同时通胀压力并不明显,这样明年将出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步上升的局面。“由于基数效应等原因,明年季度GDP可能前高后低,但更恰当的是前高后稳。”他表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持续性不但可以维持,而且会加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明年GDP的贡献可能分别为6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这样全年GDP增速将达到10.5%

  陈东琪认为,与前三季度33.4%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明年投资增速可能适当回落。但消费增长的持续性仍将维持,汽车、家电以及旅游等领域都将成为消费热点。同时出口也将改变负增长的局面。

  姚景源表示,先前的保增长措施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奠定了良好平台。对于明年经济增速,应当看到当前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年的经济“盘子”。我国的保增长措施已经取得了根本性成果,但要看到经济的不少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外需还没有明显好转。

  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保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6.1%7.9%8.9%,经济走势V型反弹的迹象愈加清晰。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经济率先复苏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然而专家同时表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轻,但世界经济仍然难言已经复苏。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目前全球经济虽然止住了下滑,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仍未改善。危机来临时各国巨额资金的投入以及大规模国有化,在未来可能成为阻止经济健康复苏的因素,因此很难说复苏时代已经到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也表示,由于失业率等问题依然严重,世界经济目前缺乏全面复苏的基本动力。目前全球仅仅是出现了经济反弹,而不等同于复苏。

  刘世锦表示,我国CPIPPI将在今年年底相继转正,物价上行的总体方向已经建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发展的方向,时间上可能会有先有后,但是方向是向上的。”他预测,明年上半年CPI3%左右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年中以后CPI走势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物价若继续上升将导致通胀压力逐步增大。

  陈东琪预测,虽然目前通胀率仍然是负数,但估计CPI11月份会开始转正。明年CPI将呈现逐月、逐季上涨,但这是合理且可控的。下半年月度CPI上涨幅度可能出现超过3%的情况,但全年CPI仍将控制在3%左右。明年会再次成为高增长、低通胀的年份,所谓高增长是近30年的GDP平均增速为9.8%;所谓低通胀是近30CPI平均涨幅为5.56%,明年会低于它。

  李扬则不同意目前所谓的通货膨胀说法,比如货币发多了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他认为应该理性对待物价波动,不应把物价上升看成是洪水猛兽,对于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来说,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好事情。“物价唯有上涨企业才愿意开工,愿意投资;有了投资就业才能维持;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有增长。”

  李扬分析,影响中国物价变动有两类因素,一类是使物价下来的因素,一类是使物价上去的因素,最后物价是什么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均衡。其中物价下跌的因素有两个,个因素是需求不足;第二个因素是产能过剩,这两个因素导致物价会下跌。

  导致物价上涨有三个因素:是输入型冲击。第二是国内的供应冲击。第三是货币信贷过多。

  李扬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好事情,应该欢迎并且接受可持续的物价上涨。但如果物价上涨形成了物价不断上涨的预期,甚至有些人用通胀预期进行不合理的涨价则是需要打击的。

  陈东琪认为,这些挑战包括:寻找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和合理控制通胀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特别是微观经济增长的效益上多做工作;要注意应对由于外部风险的放大而带来的经济增长代价;要防范今后几年通胀加速而出现对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冲击。

  陈东琪表示,未来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繁、发展低碳经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本轮经济增长的成本提高。预计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在明年的退出速度比今年加快,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提出挑战,也对我国汇率政策保持合理均衡导向提出挑战。这就使得我们的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数量政策和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政策的调控难度增加。

  “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宏观调控最复杂的局面还未到来。”刘世锦认为,明年宏观调控目标可采取经济增长与物价的“双稳”方针:将物价努力控制在3%以内,经济增长率则保持8%-9%较为合适,超过这一区间则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在这一目标之下,货币政策何时选择退出?央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他提示,我国政策的退出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首先,我国的贷款进入了企业,而国外注资主要进入了市场;其次,国外货币政策更多依靠价格引导,我国更多的是依靠数量调控;再次,对我国经济是否各方面都已向好还需谨慎判断。

  相比讨论各项刺激经济政策何时退出,“调结构、促改革”被学者们更多提及。

  李扬认为,未来还需要依赖投资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首要任务是要调整投资结构。他表示,调整投资结构,需明确要“以创造就业为投资要务”。今年以来实施的投资计划大多投向“铁公鸡”项目——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拉动就业的效果很小。

  他还强调,要调整融资结构。如果用银行支持投资的话,只能形成投资主体负债的增加,为未来的危机埋下潜在的危险。必须改变这样的结构,所有支持直接融资发展的措施都应支持,所有创新、所有能够使得债务性资金转化为股权性资金的措施都应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融资结构和投资结构相吻合。

  李扬表示,目前调控措施出现了新的向好的变化,即通过微观调控、监管、体制调整解决问题,而不靠宏观措施解决。例如“对银行的放贷约束,从原来的控制规模转到现在的利用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来调控”。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认为,宏观调控应考虑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垄断行业的投资市场,并尽可能开放进口市场。对于开放带来的监管层面的冲击,马宇认为,只有先开放,才能后提高监管能力。

  财税政策方面,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当前各项改革面临一个非常宝贵的时间窗口,应该不失时机地尽快推出资源税费上调方案,并在房地产市场合理推出物业税。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建议,较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延续已经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继续实施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经济型轿车、居民购买首套住房的税收优惠;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对有的城市迟迟不能完成当年保障性住房财政投入的情况,要从当地其它投资项目审批方面予以限制;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范剑平还建议,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草根”金融企业,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大民间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应从房地产等竞争领域逐步退出来。

  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表示,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革;加快推进住房交通的改革;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等。

宏调面临多重挑战  调结构促改革

  随着经济增速明显回升,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悄然发生变化。“尽管经济增长的最低点已经过去,但宏观调控最复杂的局面不一定过去,明年调控的复杂程度可能提高。”刘世锦对明年宏观调控局面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