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惠州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2009-09-16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1190

20085,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惠州调研考察时,对惠州提出“要以大气魄承接产业的大转移,找准惠州产业发展的‘坐标定位’,进行针对性、高水平的招商引资,形成既有惠州特色,又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格局”。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惠州在实施“双转移”战略过程中体现出探索新路径、新模式的决心和气魄。凭借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待开发资源丰富、主导产业基础深厚等优势,全面提升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基础。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惠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基地,在惠州市大交通、大产业和大格局的带动下,各项优势日益凸显,产业集聚更具示范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成为珠三角产业聚集的洼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平台。

  大交通凸显大优势

  土地资源和优越区位得到全面释放

  大产业带动大升级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支点

  大格局促进大发展

  资金投入有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交通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实现交通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重点内容,更是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助推器。近年来,惠州市继续大手笔投入,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珠三角及周边城市的对接,惠州承接产业转移各项优势日益凸显。

  位于大亚湾的惠州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已建成两个万吨级通用泊位和43万吨级以上的油气码头,年吞吐量2324万吨。深圳机场惠州候机楼、广州白云机场惠州候机楼相继启用。惠州机场复航工作获重大进展,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空军惠州机场实行军民合用,争取今年复航。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深汕、广惠、惠河、惠深4条高速公路从惠州过境,惠莞、惠深沿海、广河、广惠东延线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惠州段正在抓紧施工,确保今年底建成通车。

  此外,惠州加快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交通对接。根据《惠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方案》,全市将建设7条轨道线路,总长度为274.6公里。这些线路基本被纳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修编)》。根据规划,234号线分别是联系东莞、深圳的城际快线和联系广州的区域城际干线。其中2号线莞惠城际轨道今年4月底在两市同时开工建设。

在大交通的带动下,惠州充足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得到全面释放。惠州地处珠三角,毗邻广州、深圳和香港,是珠三角衔接粤东、闽赣和港澳台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就在各邻近城市正面临土地资源紧缺,不断向外寻求发展空间的时候,陆地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珠三角的1/4,同时又具备深水港、航空港、高速公路、铁路互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的惠州无疑是客商眼中一块集聚产业转移的宝地。

作为惠州实施省政府“双转移”战略的前沿基地,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具备了同样优越的先决条件。园区紧靠东莞深圳,是距港--莞发展轴最近的省级产业园。园区向西与广州的从化、增城毗邻,向南紧邻东莞、深圳与香港,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具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是拓展对外合作的良好地域。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080公顷。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园区还将有2000多公顷的发展用地,土地供给充足,拓展潜力巨大。两条省道S119S244从园区经过,分别接通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4条高速公路贯穿(环绕)园区:广河高速已动工建设,龙门境内设4个出入口;规划中的粤湘、河清、惠河高速支线等在龙门纵横交错。独特的区位条件,便利的交通纽带,有利于市场要素的聚集,使得前来落户的企业易于接受港、深、莞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市场、信息辐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惠州市一张闪亮的名片,连续多年占据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惠州是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培育了TCL、德赛、华阳、侨兴等一大批拥有自主品牌的知名企业。同时,吸引了三星、西门子、SONYLG、东芝、住友等世界500强电子行业巨头前来落户,区域内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业配套链条完善。2008,惠州市主要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在全省位列第三。随着《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珠三角建设成现代信息产业基地,以及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在转型升级的探索道路上看到了新的机遇。

  在今年5月召开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动员会上,惠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向发展。力争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2012年达到2400亿元,进入全国‘梯队’,2020年达到7500亿元,巩固提升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地位。这一目标的提出恰与惠州积极实施省政府“双转移”战略,承接东莞相关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聚,转型升级一脉相承,为推动“双转移”进程带来一道借力的好风。

  在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中,惠州把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点区域。一方面,在强势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承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得心应手,产业集聚的格局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园区将充分发挥莞惠电子信息产业和资金投入优势,积极配套两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发展和布局,大力发展光电、通讯、汽车电子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迅速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此,今年6,东莞、惠州两市强强联手,再推新举措,在惠州市龙门县举行东莞-惠州产业合作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惠州市经贸局与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就加强莞惠两市电子信息产业交流合作和产业对接达成共识,共同签署《关于推进东莞惠州两地电子信息产业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内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5家科技研发中心,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市奇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6家省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也与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签订合作协议。在惠州市信息产业局的积极牵头下,TCL、侨兴、德赛等惠州市龙头电子信息企业纷纷签约入园,软件、照明、无线电等行业协会也积极加盟,促使园区迅速聚集起产业集群。

  今年初出台的《纲要》明确提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构建“深莞惠”经济圈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莞惠之间联系更为密切,一个跨区域的经济大格局也初步形成。莞惠产业转移在同一经济圈内进行,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格局的背景之下,因此具有转移成本低,产业连接易,政策衔接快等特征。莞惠两市政府也明确认识到,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深莞惠”经济圈一体化的进程,将极大提升这一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加快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进程,两市财政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目前,惠州市已投入资金5.3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至2013,惠州市将继续统筹安排25.5亿元投入园区。期间,东莞市也将合计投入5亿元,其中的5000万元已于今年7月拨付到位。

  在充足的资金投入保障下,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从选址到规划都按照科学发展理念进行。园区位于龙门县城和省中心镇平陵镇之间,是龙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整个园区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园区内的两个片区仅隔300,利用金龙大道和南北大道串联,形成“两纵七横”的道路格局。园区与县城连成一体,有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整体推进。公共服务、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设施与县城可实现资源共享。园区建成后,入园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居住、生活条件便利,子女就近入学方便。

  目前,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正稳步推进,首期建设基本实现“四通一平”,路网基本成形,设施配套完备。园区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远期将达到6万立方米/,220KV昆山变电站已投产运营,可以满足园区用水、用电的需求。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所获荣誉:

  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之一

  国家“数码视听产业基地”

  世界最大电话机制造基地

  世界最大电池、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之一

  亚洲最大电脑线路板、计算机主板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最大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