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领域供给侧改革路径圈定 玉米居“去库存”首位
2017-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数:1543
“今年将是玉米产业深度调整的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对记者说。
9日,国家粮食局印发《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下称《要点》),提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国有粮企改革和加快粮食“去库存”等多项供给侧改革措施。
《要点》提出,认真落实粮食“去库存”总体方案,合理确定销售计划、销售价格和销售方式。深入研究消化粮食特别是玉米库存、扩大有效消费新途径,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配合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
玉米被置于“去库存”首位
玉米作为目前库存压力最大的粮食品种,在粮食“去库存”任务中被置于首位。“玉米‘去库存’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对加工企业实行补贴政策,像乙醇燃料等深加工企业;二是调低库存拍卖的起拍价格,这样就不需要补贴了。”李国祥说。
地方政策也正加速推进。吉林省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玉米购销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执行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收购期内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多收、多加、多建库存,优先收购本地粮、本省粮,做好玉米购销工作。
对此,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研报称,过去,国家从政策上对饲料企业免增值税外,从未有过任何补贴政策。从影响上来看,补贴政策的落实对饲料企业肯定是利好。据其预测,补贴期间饲料企业或将加大玉米采购,预计占全年比重80%,玉米涉及总量或达520万吨。
除了“去库存”,供给端也将面临结构调整。国家将继续推进以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1000万亩,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
记者从农业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国家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速度或将超过计划预期,同时东北地区对加工业落实相关政策,玉米深加工企业将强化库存消化能力。
种植调减叠加“去库存”对玉米行业将产生深度影响。李国祥说:“目前玉米价格和国际市场基本接轨,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而上涨空间也受到高库存限制。政府干预价格因素减弱,意味着整个市场的重新洗牌。”
上述农业部人士也认为,玉米价格合理回落以后,进口玉米数量减少,行业调整将对相关下游产品包括畜牧业都有价值和利润传导。
国有粮企改革提上日程
地方粮食国企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其改革也提上日程。
《要点》提出,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联系点制度,开展试点示范带动,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提质增效。
“过去国有粮食企业为政府承担了调控储备的功能,地方国企负责收储,亏损由政府兜底。现在市场化改革后,政府调控和市场体制之间如何界定需要重点解决,像深圳就采取了政府购买的方式,基本实现市场化。”李国祥说:“此外,包括收储减少后的中储粮,未来的作用也要重新定位。”
“在跨区域发展、股权多元化等方面也是下一步深化改革重点。”他说。《要点》提出,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