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三大着力点
2016-09-19 来源:西安日报(西安) 点击数:2016
在炎热的夏天,有经验的西安市民出行时会避开两个高峰:一个是每周五的晚7点到9点,另一个是每周一的早7点到9点。因为每逢周末,不少市民都会开着自家车,拖家带口到郊外,体验郊区现代都市农业创造的生态休闲生活。这两个时段就是出城、进城的高峰。
现代都市农业是在传统城郊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又超越了传统城郊农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把都市周边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的多样化功能深度挖掘出来,用大农业和大食物观念形成的高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现代农业。它把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等结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都市农业的特点是融合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为都市居民提供了体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的机会和场所,深受市民青睐。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也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西安都市圈内的城乡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原来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找准着力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对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一、着力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之一是要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代都市农业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一日三餐所需要的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还能把西安郊外变成广大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绿色发展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创造宜居宜业优良环境。
西安的发展和兴盛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的泾、渭、灞、浐、沣、滈、潏、涝等八水绕长安,使得周、秦、汉、唐等王朝都把国都建于西安。但此后由于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活动过度开发利用水源,导致八条河水资源趋于枯竭。现在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这就要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的作用。
现代都市农业作为绿色植物产业,承担着构建和保护现代都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它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绿色景观和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算的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能够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与其大后花园秦巴山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既保护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构建城乡一体、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都市生态绿地系统。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正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加快形成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系统更加稳定、投资创业环境更加优良、生活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面提升市民的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
现代都市人倡导生态休闲理念。生态休闲既是一种全新的休闲模式,也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它通过人类休闲所特有的生态行为方式,达到身心和意志品质的全面提升,为建筑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以农业为基础,发挥接二(产业)连三(产业)作用的生态休闲产业就是由生态休闲理念催生的一个新型产业链。它是为了不断满足都市人对科学、文明、健康休闲的需要而进行的生态文明的创造、构建、体验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现代都市农业根据不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等具体条件,系统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和特色民宿、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提供给广大市民,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品味乡村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西安周边的生态休闲和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既保持和继承了农业和农耕文化的传统,又有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基因,通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乡村传统手工艺计划等等,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可以很好地发挥对市民尤其是都市青少年接受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的现场教学基地作用。
二、着力提高现代都市农业的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和装备水平比较低,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现在衡量农业发展好坏的标准就是要看比较效益是否提高和农民是否能致富。就西安地区而言,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和园区农业。设施农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植物生产提供适宜、可控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有限的生长空间内获得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园区农业则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示范为主要内容,把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模式,它打破了形式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经营模式,把不同生产主体、不同形式、不同产业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形成了不同的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主要发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示范辐射、服务农民等多种社会功能。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表明,到2020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预计人口规模将超过一千万,达到1070.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近30%。要满足如此众多的城市人口对农副产品的基本需求,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多的农产品,必然要求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和园区农业的作用。以现代化生产温室为例,它可以根据植物对环境的不同需要,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素,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大幅度地提高了现代都市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使单位面积产出成倍乃至数十倍地增长,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成倍增长。农业科技园区则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突出体现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作用,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着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要直面农业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从改革中获取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一是要明确农业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目前主要是针对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问题,做好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工作。调结构主要是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特色农产品。转方式主要是培育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提高都市农业生产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补短板则要把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农村小城镇,推进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城乡产业融合、市场对接创造条件。
二是要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增强农业供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尤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三是要树立产业集群理念,提高都市农业的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引导各地特色农产品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因为产业集群一般具有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这两个特征有利于把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则是一组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不仅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而且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