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用科学的创新理论引导和支撑创新驱动

2016-04-28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32期 总第1131期) 点击数:146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创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长期存在的创新理论武装不足、创新文化滞后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对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必然会导致行动的无序和效率的低下。同样,缺乏创新理论指导的创新实践也会造成创新成效低下、创新资源浪费。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挫伤干部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自信。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强化创新理论武装,为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文化智力支撑。
当代创新理论是关于创新的科学认识和系统知识
当代创新理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通过分析人类的创新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关于创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该理论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事物发展理论与创新发展规划。创新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理,认为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事物的功能性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同时事物的物理性和有害性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事物沿着这种趋势永续向前发展,将最终到达一个终极的理想状态,即功能性与物理性和有害性的比率趋向于无穷大,这被称为事物发展总目标。在此基础上,创新理论概括和总结了事物向着总目标发展运动的基本路径,即矛盾化、理想化、协调化、动态化、曲线化、分合化、微型化、自动化八条基本路径。由上述事物的基本属性、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发展趋势、事物发展的总目标以及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所构成的事物发展基本原理形成了创新的最基础理论,也由此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基本概念,即创新就是事物基本属性的持续优化。持续优化反映了创新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连续发展过程,即任何一个事物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进入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创新过程。
第二,问题发生原理和问题分析方法。事物基本属性的优化在实践中表现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事物普通属性的正向调整。创新理论根据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普通属性的关注和要求,概括和提炼了事物最普通的属性。人们在实践中需要关注的事物的普通属性是多元化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上,事物的这些普通属性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关系。而某一特定的时间点上的创新就是对于事物普通属性中某一属性的参数的正向调整,即某一正面属性的参数向大的方向的调整,或某一负面属性的参数向小的方向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打破事物原有属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导致问题发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创新的起步就必然导致问题的发生。要实现创新目标,就必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要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创新理论告诉我们,问题的原因由两种分析模式来寻找,其一是属性分析法,也被称为事物整体分析法;其二是功能分析法。
第三,问题解决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法。发生问题的原因不外乎属性高低不平或者功能大小不等,所以解决问题的本质也就是重新实现属性的相互平衡和功能的完全相等。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而实现这一原理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强化联系、切断削弱联系、改变调整联系。不管什么问题,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要的没有,有的不要。那么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建立联系把没有的加上去,通过切断联系,把不需要的剪下来,或者通过调整事物内部的结构联系,把短的拉长,把长的压短。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总结起来就是自身求变、邻里求借、环境求用、行外求例等。
第四,知识资源的功能分类原理与创新数据库。创新理论提出了知识资源的功能分类原理,即把知识按照功能进行分类。产品和服务既是总功能的体现和载体,同时又是各项分功能的集中。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根据功能需要,打开创新数据库,就能够了解和掌握整个人类在现时代实现该项功能的所有知识和手段。也由此打破行业或专业的限制,实现在最大范围内的选优,并以此保证成果的创新性。
第五,创新路线图。创新理论提供了这样一个流程模型:面对具体问题时不是直接寻找解决方法,而是首先分析其内在矛盾,并确定矛盾类型。根据矛盾类型,在方法库中确定解决问题的原理解即基本方法,再将这个原理解放回到问题的现实情景之中,组合好现场资源就可以确定一个有效准确的具体解。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还需要一个有效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其检验标准是:问题内含的矛盾是否解决?解决问题所投入的资源是不是最低廉?本问题的解决不能引发其他问题的产生。本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现有系统的复杂化。
当代创新理论是指导创新实践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当代创新理论对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发挥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认识支撑作用。
在宏观认识层面上,创新理论对于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对于完善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对于坚定发展理念、努力开拓进取都发挥着基本的方向引导和理论支撑作用。
为保证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自然界能力约束下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和协调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入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上来。创新驱动主要是依靠事物质的提高来实现增长。如果说资源的量是有限的话,那么资源的质则是无限的。要了解和掌握事物无限的质就要靠科学技术研究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创新驱动最本质的要求或实质。
创新理论为我们完善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指明了方向。面对从宏观到微观无数的发展需求和发展问题,选择更好的答案都不是靠想象,也不能完全靠经验,而是靠一套科学理论的指导,靠一套严格的思维流程,靠一个专业的创新数据平台等。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保证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科学和高效。
面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重重危机,历史不止一次的出现悲观无为的社会思潮,甚至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当代创新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物理性中物质要素与其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美好性。这一科学认识对于坚定人们的发展理念、为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微观实践层面,创新理论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导航仪、分析工具、方法库和路线图。创新就是要创造更好的东西,所谓更好的东西就是指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创新理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也就提供了评判好与不好的基本的标准,也就指明了具体事物创新的基本方向。按照这个方向才能制定事物创新的基本规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缺乏目标的困境。创新所设定的目标,必然会高于事物当前的目标,新旧目标之间的距离差必然会导致问题发生。要实现创新目标,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创新理论为此提供了科学简便有效的分析模式。准确找出问题的原因后就要研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又是一个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探索过程,创新理论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有效的方法库以及方便快捷的选择方法的选择流程,就像针对每一种病症的中药药方一样,这些配方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这就把一个方法的研制过程转变为了一个方法的选择过程。
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波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它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深远和持久的影响,我们坚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当代创新理论必将照亮中国创新驱动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