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发布

2009-01-04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61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地图绘制完成
                      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全国相对落后地区名单揭晓

    为了促进区域统筹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日前完成了全国首次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报告,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全国相对落后地区名单以及全国各省市区的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结果揭晓。
    报告指出:全国地市州盟318个(地区17个,市268个,州30个,盟3个),相对发达地区(中郡富强指数A+级I类)有38个,占总数的11.9%,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东部25个,西部7个,中部4个,东北部2个。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可以概括为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型、区位优势综合发展型和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型等三种类型,在东部沿海地带呈网络分布,在其他地区呈点状分布。
    相对落后地区(中郡富强指数B级)有132个,占总数的41.51%,主要分布在西中部,西部87个,中部37个,东部4个,东北部4个。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呈现“洋葱头”形状,不是“橄榄形”,相对发达地区数量少,相对落后地区的比例很大。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采用人口、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地区发展和财政统筹等五类22个公开客观数据,将指标分为居民富裕集合(居民收支类、公共服务类)和统筹发展集合(地区发展类、财政统筹类)二个集合,使用综合指数分析和分类坐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地区相对富裕程度分A+、A、A-、B四个等级和I、II、III、IV四个类型。监测评价是一个比较客观实用、以人为本、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要调控手段的监测分析体系。根据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等级和类型,可以非常直观地考察出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差异性,并为区域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导向。国家提供公共服务时要根据公共服务水平的全国差异性分成不同等级和标准,确定基本的保障性等级标准并进行保障性财政转移支付,消除绝对落后现象。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报告是全国次针对地区富裕程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分析,为各地区的“强国富民”工作提供坐标,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统筹区域发展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系统的、量化的帮助。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工作将常年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