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州走入藏族人家生态大棚里走出致富路
2014-10-22 来源:新农网 点击数:1173
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苦寒的高山地区,虽然有着秀丽迷人的风景,但是经济发展却非常落后,过去多少年来,人们终年劳作,也仅得温饱。然而,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当地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阿坝县麦昆乡俄朗村的农业生态示范园,看看那里正在发生的致富故事。
我们来到俄朗村农业生态示范园的时候,正赶上大棚里的双孢菇采摘。蘑菇的天然清香沁人心脾,种植蘑菇的藏民扎西,看着雪白肥硕的双孢菇,也是喜笑颜开。
“以前这个地一直都是空地,后来农业局来种了蔬菜以后,当地的老百姓自己愿意到这参加劳动,还给补助,一个月差不多能挣2000元左右,老百姓很满意,很喜欢。”
从2013年起,阿坝县上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争取让老百姓在地里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县农业局局长范文辉说:“目前我们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就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干给老百姓来看,交给老百姓来做,教会他们怎么做,然后让他们自己做。”
据范文辉介绍,园区有三大功能,除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推广,最关键的是对当地老百姓进行园区实地培训。
“因为以前,老百姓只会种青稞,很简单的,三天农业,种一天,收一天,打种子一天,就三天,就搞定。现在我们让他们从种到收,我们所有蔬菜的标准化种植,我们的食用菌的种植,他们都全程参与。”
从去年起,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共培训老百姓近500人。这些老百姓都是当地村寨的年轻人,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生态大棚。正在园区学习种植双孢菇的央西跟我们聊起了自己来生态大棚学习的原因,她说:“自己家有地,学好技术自己去搞家庭经济。”
现在,除了在园区学习技术的老百姓,还有不少农户在家尝试规模种植。据统计,去年一年,有8户人尝试了50亩的标准化规模种植,今年发展到1114亩,明年老百姓选择自行种植的会更多。农业局局长范文辉说:“到现在有几家人向我们农业局在咨询这个怎么种,还希望派技术员,我们说没问题。他们还咨询农药在哪里买,肥料怎么施,怎么操作?我说,只要你们提出要求,我们农业局尽最大的努力为你们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我们本来就有这个义务向老百姓推广种植新品种新技术。”
阿坝县农业局不仅鼓励群众学习农业技术,推广老百姓自行种植,还通过招商引资解决了农业生态示范园的产供销等一系列市场问题。
由于阿坝县土地资源丰富,再加上高原气候温差,与内地和沿海城市形成天然错季,特别适合高原生态蔬菜和高原珍稀植物的种植。为此,县农业局对农业产品进行了分类规划,引进了三家企业负责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些企业不仅在当地建立了核心生产基地,还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县农业局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对种植有色蔬菜公司的生产线进行了分配。
“它这个生产线一年需要原料2万亩的紫甘蓝,需要2万亩怎么来做呢?它的原料核心基地我们只能给它5000亩土地,让他自己做。现在必须推广剩下的15000亩,谁来做?由我们老百姓来做。企业最大限度控制在5000亩。”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县农业局还引进了一家以种植玛卡等中药材为主的公司。范文辉说:“因为玛卡在目前整个市场上,大家都晓得经济效益肯定较高,亩产值可以在万元以上,而我们的青稞产值也就是500元左右。所以我们让土地能够提高它的附加值,让老百姓更多地赚到钱。”
目前,阿坝县农业局除了解决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问题,还在为农业产品申请绿色有机品牌,力争从种植开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销统购,努力为老百姓开创一条生态农业致富的路子。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在北京的超市里买到阿坝县老百姓在生态大棚里种出来的双孢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