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神舟晋升“世遗”
今年是“西塞神舟会”作为“中国端午节”的组成部分,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年。6月29日(农历五月十八),是西塞神舟登江远行的日子。当天,近4万群众云集西塞道士氵伏,为神舟送行,向神舟许愿求福。活动规模、游客人数都超越往年任何一届。
西塞“送神舟” 下游“打神舟”
所有道士氵伏村民都认为他们扎制、送走的龙舟是一个瘟神。
据有关资料记载及道士氵伏村民历代相传,西塞山龙舟会形成之初,也像荆楚大地的其他地方一样,有过龙舟竞渡的场面。西塞山插入江中,横截而半,急流受挫,在此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回流。回流不激,横渡起来,既快且稳。故此,当地有民谣曰:“走尽天下路,道士氵伏好过渡。”
西塞山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如其来的战乱残酷地打破了西塞山的恬淡与宁静,惨烈争夺使得道士氵伏镇的文明一次次化为灰烬。
于是,幸存下来的人们对生活少了一分乐观自信,多了一分恐惧祈祷。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龙舟在他们眼里成了战船、瘟疫、邪神。他们惹不起,躲不过,只有祈祷送瘟神。就以隆重的仪式将其送走送远,以求平和安宁、幸福美满,将希望、恐惧、祝福、信仰、休闲、游戏、娱乐等多重因素寄寓其中。
周边地区也视龙舟为瘟神,下游民众恐其靠岸带来灾祸,每当龙舟经过之时,都要静静地观望守候,一旦发现偏离航道靠近岸边,就毫不留情地将其推入江中。时间一长,人们将此做法称为“打龙舟”,特别是下游的茅山与九江附近农村,更是将“打龙舟”视为一年一度一项有趣的活动与游戏。
一般说来,龙舟漂流两天两夜,就会抵达九江。过了九江,龙舟或被风浪打翻,或自沉江底,或被他人打捞拆毁,道士氵伏人就懒得去管它了。
颇有意味的是,在黄石市及其广阔的周边地区,无论长江大河,还是湖泊水库,举行龙舟活动的仅只西塞山道士氵伏一地。
黄石向世界亮出首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据悉,除黄石本地媒体外,多家知名媒体开始关注神舟会,湖北卫视、《新京报》、新浪黄石频道已报道了今年神舟会的筹备情况,《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派遣记者抵达活动现场进行报道。
“到场媒体数目也达历年之最,”记者昨日从西塞山区宣传部文明办了解到。
“成功了,我们西塞神舟会申报世遗成功了!”去年9月,西塞山区道士氵伏村民奔走相告,纷纷来到神舟宫前燃鞭庆贺。“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黄石的“西塞神舟会”是其子项目之一。这是黄石向世界亮出的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早在2006年,“西塞神舟会”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群艺馆等大力支持下,西塞山区培植和保护这一难得的文化瑰宝,不断加大传承人队伍建设,并通过举办 “西塞神舟民俗文化节”和“民俗文化论坛”等形式,丰富民间文化活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
“我早认为西塞神舟会能入选世遗,因为端午节自古就是我们祖先的节日。”年过古稀的神舟会名誉会长黄太征自信地说,端午节期间,西塞地区民众吃粽子、挂菖蒲艾蒿、喝雄黄酒、送神舟,历时2500年而不断。
“中国端午节”申世遗成功,黄石的“西塞神舟会”功不可没,因为在端午节习俗中,西塞神舟会历时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民间活动最为丰富,它原汁原味地展示和传承了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
- 上一篇:崇尚黑色的壮族支系
- 下一篇:海派非遗文化将纳入中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