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山村的现代农业道路
2014-07-18 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1221
位于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的“息烽红岩葡萄园”,是我省“五个100工程”中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这里曾经守着传统农业受穷的村民们,在政府引导下,摈弃传统葡萄种植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高效农业园区图景。
政府大力扶持
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
红岩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而今,该村依托葡萄产业,把一个省级一类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盛夏时节,来到红岩村,一望无际的葡萄架下,黄豆大小的葡萄如碧珠般含羞带怯。
说起当初政府扶持发展葡萄的事情,村民赵银学记忆犹新:“葡萄苗免费领,搭葡萄架要用的水泥桩柱每根补助8元钱,一亩地的补助大约有1000多元,算下来,每亩地我们只需投入300多元。”他说,从2004年开始,像他这样一口气就种了8亩多葡萄的农户还有很多。当年,整个红岩村的葡萄扩种面积不下于2000亩。
“一亩葡萄当时的纯利润在3000多元,比其他农作物收益可观。”小寨坝镇党委书记陈才忠用笔在产业发展规划图上一圈,一个以原210国道为界,向南辐射发展葡萄产业带的蓝图便铺陈开来。
据其介绍,该镇着眼发展以红岩葡萄为主导的产业链,先后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硬化了进村公路,新建了葡萄保鲜库,葡萄走廊、河道、人行道等配套设施,并通过推广应用葡萄套袋、无公害种植等技术,将葡萄亩产收益提升到了5000多元。
眼下,红岩村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全村90%以上的农户依靠葡萄种植发家致富。红岩葡萄产业种植规模覆盖了小寨坝、西山、鹿窝、流长4个乡镇10个村寨,总面积达10500亩,其中有6000亩挂果投产,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
合作协会引领
农民走上产业化道路
走进红岩葡萄专业种植协会,会员们正在认真商讨着今年的葡萄销售计划。协会负责人陈康说,合作协会自2004年7月创办以来,经过近10年的努力,运行逐渐走上了轨道,“协会+园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日趋成熟,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民提供了便利,会员从最初的10多户发展到327户。
“2011年葡萄丰产,但本县市场对葡萄的需求已经饱和,葡萄销不出去,大家都着急。”谈起红岩葡萄经历的考验,陈康如数家珍:通过举办葡萄节、到遵义和贵阳等周边城市做展销,统一包装,引进总投资5500万元的葡萄酒厂,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等,一系列有效手段,促使农户和市场对接,农民在家门口就把葡萄销售出去。
每年7、8月的时候,来到红岩村,摘水晶葡萄、吃农家菜、饮葡萄酒,离开时再为亲友捎上一箱精心包装的葡萄作为礼品,现今已成为了一种时尚。
启用“土专家”
为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今年的雨水较多,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对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影响很大。事关增收增效,大家要高度重视。”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有几十亩葡萄的“葡萄王”曾庆斌,嘱咐新加入葡萄种植协会的会员“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在红岩村,像曾庆斌这样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共有30余人,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互助小组,活跃在农业园区内的田间地头,引导群众科学种植、提高产量质量。
据了解,小寨坝镇近年利用国家实施的“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聘请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的专家,面对面地给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本地农民,开设技术讲座,提供技术咨询,组织观摩交流,打造更新知识平台,优先派遣农技专家到当地蹲点指导,促使红岩葡萄在形成科学专业种植的同时,一举走上了专业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