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贵州“改变”协奏曲之二 农业发展快 全靠龙头带

2014-07-01 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1212

 

十年甚至几年前,对于大多数贵州农民来说,“公司”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而今,新希望、老干妈、泰国正大、香港裕东等诸多企业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已扎根贵州省农村,领着农民一起种地;
  辣椒、核桃、天麻等特产,注册商标后走上全国各大超市的货架,甚至走出国门,为广大农户带来滚滚财源;
  以前不敢相信的农机、大棚、喷灌等现代设施农业,如今已实实在在地建在农家门前;
  ……
  据统计,目前贵州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已达404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24万个,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改善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成为职业农民,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贵州省农业生产正从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农业迈进。
  从自我发展到专项扶持——万余龙头茁壮成长
  “我能从一个收购天麻的商贩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天麻种植企业负责人,离不开农业、扶贫、林业等部门的长期大力扶持。”这是毕节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公司董事长文平的真心话。
  公司从成立到壮大,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市场开拓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都得到相关部门的人、财、物支持。
  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从2003年以来,贵州省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200万元用于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和市场开拓等。同时,积极引进省外企业参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去年,贵州省新增贵州泰谷农业科技公司、贵州西部茶城置业公司等企业为第六批省级龙头企业,安排2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101家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电子商务宣传推介。目前,泰国正大集团、香港裕东集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贵州省。全省40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429亿元,固定资产1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7亿元,利润21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1.24万个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增收。
  从有品无货到规模生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多年前,有位安徽药商慕名到大方收购天麻,却发现当地多是散户种植,一时组织不到他想要的货源,败兴而归。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贵州省从江香猪、大方天麻、都匀毛尖等享誉中外的特色农产品。但这些特色产品都遇到过大方天麻有品无货的尴尬,长期只能作为礼品,而不能成为助农增收的商品。
  随着贵州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特色农业产业正吸引着广大企业。在丹寨县绿海蓝星农业示范园,昌昊公司正带动500农户种植太子参、勾腾、仙草、何首乌等中药材上万亩。在盘县红果镇中沙村,老黑山特色农业公司已投入4800万元种植核桃2.4万亩,修建了机耕道、排水沟渠,配备了挖掘机、浇水车、耕地机等机械设备,正开建核桃加工厂,初具设施农业条件。
  特色农业的规模效应同样吸引着省外企业的目光。去年,青岛市城阳区聂庄街道王家曹村支书王功德,在关岭自治县板贵乡以每亩1200元流转土地5000亩打造高标准火龙果园。目前,青岛市5家企业到关岭种植火龙果1.2万亩。
  在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下,贵州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初步形成。省农委负责人介绍,贵州省龙头企业着重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等6大优势产业,建起了特色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成为贵州省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从提篮叫卖到上网销售——农家特产引人瞩目
  10年前的湄潭街头,常常能看到茶农背着背篼、提着竹篮叫卖茶叶,每斤价格从20到80元。如今,只要打开贵州特产网等网络销售平台,随时可以订购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绿宝石等茶叶。
  “以前农户种茶主要是为了自己喝,现在企业种茶是为了销售。”省农委负责人说,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开拓市场空间,改变传统销售渠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商品率。
  如今,贵州省的茶产业基本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茶农只管种茶、采茶、卖茶青,加工、销售和品牌打造都交给了企业。2009年以来,湄潭盛兴茶业公司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塑造“遵义红”茶品牌,大大提升了企业和茶农效益。今年,公司9万斤“遵义红”牌春茶,产值超3000万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正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贵州省品牌农业发展速度加快,涌现出老干妈、牛头、百灵鸟等中国驰名商标,推进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规模生产,昔日的土特产已变成了享誉中外的商品。
  从犁耙锄头到电脑遥控——设施农业提升效益
  在江口县闵孝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纽泰克农业科技公司已建成万余平方米程控大棚。公司副总经理王孝利说,公司聘请英国和以色列专家指导,对大棚实行电脑控制,相当于15亩地的大棚将年产蔬菜150万斤,比30亩普通耕地的产量还高,且高智能的大棚设施齐备,只需5个人就可“搞定”。
  企业经营农业,舍得在农业科技和设施方面投入。在贵州省113个农业示范园区,有企业1866家、农民合作社2097家,他们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园区正逐步跨入设施农业时代。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贵州省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设施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扩大了增值空间,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关岭自治县板贵乡是严重的石漠化山区,当地农民以前种玉米亩收入不足500元。如今,10家企业在当地种植近2万亩火龙果、花椒,亩均产值已超万元。
“我们还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促进贵州省农业转型升级。”省农委负责人说,龙头企业不仅改变着贵州农业的发展现状,还改变着农村青年的就业观,改变着农民的生活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