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力争今年实现绿色有机农业产值50亿
2014-05-30 来源:成都商报 点击数:1321
今年一季度,成都农业经济实现“开门红”,全市实施188个农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9.92%。与此同时,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达12.5%,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
喜人的数据,离不开改革创新。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整市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成都在制度改革、产业发展、主体培育、投入机制、经营方式、服务体系等六大领域锐意改革,加速发展现代农业。
不“撒胡椒面”
每年整合2.6亿投入三大项目
去年8月,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竞争比选会上,新津、双流、邛崃、崇州、大邑、蒲江6个县市的相关负责人带着各自辖区内农业发展的规划、项目和政策保障,站上演讲台展开角逐。“以往,涉农资金投入较分散,发挥不了最大效果。”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说,成都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采取资金统筹办法,防止农业项目资金“撒胡椒面”。
不仅是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成都在“10个集中连片十万亩规模的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6个集中连片两万亩以上规模的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中,采取了每年整合打捆使用2.6亿元以上市级涉农财政资金,同时引入竞争比选机制,在竞争演讲的基础上,组织省市专家评审打分,按获奖等次给予区(市)县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扶持,并按近郊1:2和远郊1:1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实现了财政涉农资金“1+1>2”的协同效应。
此外,市级财政每年设立1亿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1亿元农产品加工项目补贴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对农产品加工项目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补贴。
“全产业链”思维
力争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50亿
户外气象站自动感应、预估天气状况;传感器感到土壤偏干自动开始灌溉;通过高清摄像头,技术人员不需要到大棚,就能判断作物是不是遭受病害……位于彭州濛阳镇的种都国际蔬菜科技产业园,农业生产早已颠覆了固有的印象。而每到周末和收获季节,大批游客会来到这里游玩观光。这里不仅是园区,还是一座农业主题公园。
成都坚持“全产业链”的思维,加快构建“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化,2013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800亿元、现代种业产值达到56.3亿元、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到35.5亿元。促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1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8900万人、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43.6亿元。
今年,成都计划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绿色有机农业等产业,力争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绿色有机农业产值分别达到900亿元、65亿元、50亿元。
尽快制订
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方案
今年年初,温江等9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区域。41岁的温江苗木商人郭朝建没想到自己成了该政策的首个受益者———最近,他以流转的122.53亩农村土地经营权为抵押,贷款62万元,解决了花木种植需要资金的燃眉之急。
成都重视制度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全面完成了农村产权确权颁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股份量化工作,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权证826.6万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达到99.5%,村组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比重达到99.9%。
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构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947笔,金额67亿元。在全国率先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按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300元的标准,对农民保护耕地的行为进行补偿,全市每年发放耕保基金达到28亿元。
今年,成都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将成都纳入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尽快制订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方案。
土地规模经营率今年达55%
社会化服务机构达3932家
目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在成都已有3932家。
成都农业的经营方式正在发生变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公司化托管、专业化经营”土地经营托管模式和“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经营方式的创新,初步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分散化经营”向“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较好解决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带动农民转移就业之后,“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等一系列问题。2013年,全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53%,2014年,这个比重将达到55%。
此外,成都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新推出杂交水稻制种和小家禽保险,全市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达到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