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云南弥勒永红村土地“转”出高产值

2014-03-06 来源:红河日报 点击数:1180

 

“我家的地也就有3亩多点,2010年前自己捣腾着种点玉米和麦子,加上外出打工,每年也就能攒下4000多块钱。现在,我们种大棚番茄,去年的收入有7万多块。”日前,在弥勒市弥阳镇章保村委会永红村民小组采访时,村民李树英欣喜地告诉记者,她刚买下150平方米的宅基地,今年要盖新房子了。
  从年收入4000余元到7万余元,是什么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的村民在短短4年间有如此大的变化?
  这还得从永红村成立农业合作社说起。永红村有58户256人,缺水是一直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农户致富的重要问题,加之全村仅有耕地190余亩,人均占有量不足1亩,农民要发展、要致富的路子严重受阻。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节水高效农业,2010年,永红村民小组成立了“永红农业产业合作社”,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
  “土地是农民致富的本钱,东一丘、西一块、不平整,零散的土地,零散的收成,村民怎么可能致富?”永红村民小组组长杨文治说,“合作社成立后,村集体把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租过来,统一进行规划平整,连通水、电、路,建成了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然后,又由农民自愿租种,若不愿租种,也可以每年领取村集体的那一份租金,租期20年。这样一来,农户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农民实现了增收,村集体也实现了创收。”
  以每亩900元的价格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租过来,统一规划平整,连通水、电、路,建成大棚农业基地后,又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把配套设施齐全的大棚租给农户种植,建棚资金另付。听起来,农户好像有点“吃亏”。其实不然,过去村民手里没有一块整齐像样的土地,即便像李树英家有3亩,也是东一块、西一块,无论种什么都不成规模。现在,算一算,也就是每亩多出了300元,地还是3亩,但是田地划块集中,路通、水通,有沟、有渠。而且,在20年的租期中,无论是村集体回租村民的土地,还是村民从村集体那里租大棚种,租金都实行弹性管理,5年递增一次。村民一点也不亏!
  盘活土地资源后,永红村采取“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抱团发展番茄种植。
  过去的种植方式,农户要么栽培时间过早,遇到霜年,颗粒无收,要么由于栽培时间集中,互相压价,卖不上好价格,农民增收举步维艰。现在,有了合作社后,农户省心多了。合作社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降低种植风险,一方面多渠道获取产销信息,针对市场行情栽种,向县外、省外引进有实力的蔬菜经销商到基地收购。杨文治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季番茄刚进入授粉期,但已经收到了香港的订单。
  目前,永红村有58户人家,只有190.47亩耕地,但合作社的社员已经发展到110多户,社员的大棚面积已经发展到200亩。2013年,永红村番茄种植亩产值达4万元,每亩纯利润2万元,年促农增收150万元,促集体创收5万元。
从把土地租给村集体,到村民回租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永红的土地产出率提高了近10倍,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也一跃成为弥勒市远近闻名的番茄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