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皖亳州探索城镇化之路:在开放中承接产业转移

2014-02-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点击数:1186

 

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徽式小楼错落有致、一排排冬青树在路边整齐排列、一幅幅倡导邻里和谐的宣传画生动传神……春节后,记者在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吕楼村采访,碰上了穿着黄色环卫马甲的吕合同,像他这样的保洁员,古井镇共有182名。
  66岁的吕合同告诉记者,往年农闲时节基本没事干,现在成了保洁员,“每月能拿600元工资,还能让村里环境保持清洁。”还有一件事让吕合同很高兴:在外地打工多年的儿子节后不再外出,而是准备在镇里工作。
  古井镇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已形成白酒酿造、彩印、制盖和电子等产业集聚,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在镇上的企业工作,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不比外面收入少。”吕合同兴奋地说,村里住房、道路等条件都比过去好了,好多人家还买了小汽车。
  吕楼村的变化是亳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缩影。亳州市属皖北城市群,又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24.8%提高到了2013年的35%。
  但是,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亳州目前的城镇化率仍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认为:“差距既是压力也蕴藏机遇,随着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显现,亳州已到了厚积薄发的新阶段。”
  亳州市农业比重大,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解答“农民进城干什么”。亳州提出,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人口进城首先要产业进城。重点是做强存量、引进增量,通过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集聚各方要素,在开放中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企业落户。去年试投产的东方帝维生物制品公司是安徽惟一的现代化兽用生物制品高科技企业。谈起为何选择亳州,公司副总经理尹忠良说:“这里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大、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总之,只要环境好,企业自然会纷至沓来。”
  城镇化不能靠盲目摊大饼方式扩张城区面积,必须科学规划、深耕细作。根据当地历史文化悠久、毗邻淮河支流等情况,亳州市着力做好“清水、绿树、文化”三篇文章,彰显文化旅游特色和文化品位,力争实现“城市在田园之上,田园在城市之中”。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尤为关键,但每个农民的进城机会、愿望、条件都不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又该如何定位?亳州市提出,从中心城区到各县城、集镇再到各个村庄,应实现“组团式、分层次、协同发展”。因此,亳州在规划时既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又做到全市域、全覆盖,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水电路气等相关因素,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大、期限长,单靠政府投入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杨敬农坦言,亳州将通过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财政资金将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领域。“政府的责任是‘兜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杨敬农说。
  亳州市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就是上述思路的具体体现。在产业园内,记者看到,“人才公寓公租房”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可解决数千名企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园区管委会督查室主任王新锋说,人才公寓主要是政府投入,“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好凤’。”
杨敬农认为,政府财力毕有限,关键要调动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