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安阳内黄:项目带动县域经济集聚化发展

2013-12-2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1357

 

核心提示: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分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以新型陶瓷业为主导;北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
  二帝神韵,传承文明;汉代文化,悠悠古风。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凝聚着汉代浓厚的文化及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内黄,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旋律,已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犹如镶嵌在豫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冉冉升起。
  内黄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辖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53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6万。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中原陶瓷产业基地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分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以新型陶瓷业为主导;北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3.2平方公里,累计入驻项目12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6亿元。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中原陶瓷产业基地、中原地区最具发展潜力集聚区、河南省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
  初冬的豫北大地,寒气袭人。走进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河南浩驰陶瓷、安阳贝利泰陶瓷、安阳新顺成陶瓷、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等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生机勃勃、龙腾虎跃的繁忙景象。内黄县聚全县之力抓产业、上项目,求创新、优环境,致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内黄经济升级版。该县把陶瓷产业作为工业振兴和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做强陶瓷产业,强力打造“中原瓷都”;提升传统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实现完美转型,焕发勃勃生机;培育新兴产业,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大连环嘉等新兴产业引领时代潮流,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以新型工业化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内黄县加快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强力推进企业技改升级,加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引进力度,着力打造强势产业集群,以工业经济的提质增效引领全县经济的转型升级。
  做强陶瓷产业。内黄陶瓷产业起始于2009年。当时,该县抓住国内陶瓷产业第三次战略扩张的历史机遇,短时间内累计引进投资近百亿元的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建成投产40条生产线,年产瓷砖2亿平方米,占河南省建筑陶瓷产能的1/2,年产值120亿元,成为目前中部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今年该县围绕“完善”和“提升”,突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丰富品种、延伸链条、完善配套”五个重点,加快陶瓷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国内主要陶瓷生产基地,加大创新型陶瓷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引进力度,提升陶瓷产业的发展层次及竞争力。目前,该县正在与意大利克罗比亚、上海高诚、北京创导高科等行业知名企业公关洽谈。
  在新时代日用陶瓷展厅内,笔者见识了几百种琳琅满目的日用餐具,涵盖餐筷、餐盘、刀叉、茶具等中高档陶瓷系列餐具,令人目不暇接。“项目二期投资8000万元,固定资产6000万元,预计2014年底建成年产2800万件陶瓷系列餐具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7亿元,创汇2200万美元,利税2800万元。这些产品将全部出口外销,我们这个项目的引进不仅丰富了内黄陶瓷产品种类,还实现了内黄陶瓷产品出口外销的新突破。”项目负责人高俊峰自豪地说。
  在巩固扩大建筑陶瓷规模的同时,该县着力引进长城集团、新时代、新喜润、贝利泰、黄源艺术黑陶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卫浴、工艺陶瓷、日用陶瓷、抛晶砖、微晶石、薄板、马赛克等高档陶瓷项目,推进陶瓷产业由单一的建筑陶瓷向生活、工艺、餐具、五金等高档陶瓷产品转变。总投资18亿元的广东长城集团今年落户内黄,该公司是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创意艺术陶瓷企业,项目建成后,年产陶瓷酒瓶5000万只,年产值40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酒瓶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安阳新顺成陶瓷是内黄县迄今引进最大的高档微晶砖生产项目,年产值约20亿元,预计2014年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8.5亿元的河南浩驰再生资源项目,利用陶瓷企业研磨废石粉和废煤灰等固态废物生产多孔陶瓷保温板及节能环保建材,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预计13亿元,可基本消化该县陶瓷企业所产生的陶瓷废料。总投资5亿元的安阳贝利泰陶瓷,以生产自洁釉艺术瓷砖和光触镁陶瓷马赛克为主,一期工程预计2014年5月建成投产,年产值达3亿元。同时,该县加快顾家·欧亚达、圣泉制釉、龙翔物流等配套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涵盖原料加工、机械配件、化工釉料、包装装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展示交易、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省一家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内黄,标志着内黄陶瓷产业基地的形成。通过3-5年的努力,真正把内黄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打造立足河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
  提升传统产业。河南省星河(清真)油脂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花生油10万吨、花生粕12万吨,生产规模位居全国花生油行业前列,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畅销河南、河北、山东、广州、深圳、福建、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目前已与物美集团、世纪联华、丹尼斯、双汇、购宝乐等多家商业集团签约合作。金星集团安阳啤酒有限公司是由金星啤酒集团独资兴建的大型啤酒饮料生产企业,总投资1.5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20万吨。目前主导产品有“金星”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豫北、河北、山东等40多个省市。新建的易拉罐生产线总投资1800万元,预计年产量3万吨,可实现产值1.2亿元,税收2000万元。承德乐比乐饮品有限公司内黄分公司总资产1亿元,年产饮料8万吨、易拉罐2亿听,是豫北规模最大的饮品加工企业。2012年8月,该公司与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加工生产的王老吉凉茶已正式投产上市。2012年10月与白象集团正式签约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试生产。
  星河油脂、金星啤酒、乐比乐饮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曾是内黄县的支柱产业。近几年,这些传统产业虽然总体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为此,该县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龙头、壮大集群、打造品牌等措施,加快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该县鼓励企业外引内联、合资合作,目前星河油脂与马来西亚佳威公司签订了5亿元的花生蛋白合作项目,乐比乐饮品与广药王老吉、白象集团成功联姻。总投资20亿元的内黄果蔬国际贸易城项目成功落户内黄,该项目集物流、仓储、冷链、检验检测、电子结算、综合管理、数据交换、信息采集发布、电子商务、农产品安全追溯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农产品年交易量600万吨,年交易额达100亿元,利税3000余万元。
  此外,该县还坚持扶优培强,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扶持宋都老倔厨、意隆纺织、枣相情农副产品加工厂等骨干企业发展,引导传统家庭作坊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在该县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内黄县枣相情农副产品加工厂,目前该厂生产有免洗枣、香心焦枣、芝麻焦枣、奶油焦枣、枣干、醉枣、枣香茶、焦香黑花生、紫薯长寿面等10余个品种,年加工红枣、花生、紫薯200余吨,辐射内黄、滑县、清丰等周边县区30余个乡镇,年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2009年,该厂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枣相情”商标,枣相情系列产品在2009年全国第七届特种养殖种植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内黄县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行业优势和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大力引进中医康复设备生产及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基地。在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产品展示厅内,笔者见到了几百种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康复设备,涵盖声疗、光疗、电疗、磁疗、汽疗等多种康复疗法,令人目不暇接。“目前,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已有康复设备生产及配套企业8家。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翔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目前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示范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康复设备生产基地,实现了6项全国,产品有630多种,拥有69项国家专利,公司研发了中国的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在世界也仅有3家。”公司总经理何永正自豪地说,“去年,我们公司投资3.6亿元建设的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已交工使用。公司计划2至3年实现上市,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基地。”
  同时,该县立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再生资源优势,以大连环嘉、天津海泰等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膨胀产业规模,带动豫北、冀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产业园建成后,将有1000户以上回收经营企业进入市场,预计年产值可达260亿元,新增就业人口1.5万,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
  以项目建设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支撑。近年,内黄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调整,带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聚集化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招商成果。内黄县坚持把“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举措来抓,以“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和豫商大会为契机,加大对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招商力度。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个,投资20亿元的果蔬国际贸易城、投资18亿元的广东长城集团、投资10亿元的新顺成陶瓷、投资6亿元的朗格陶瓷、投资5亿元的贝利泰陶瓷、投资4.5亿元的日日顺陶瓷等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内黄产业集聚区。在持续推进工业领域招商的同时,内黄县更加注重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开放,把招商引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三产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加快华润万家商贸广场等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大对北京星晨文化公司九州天帝城等项目的招商力度,加大对新区基础设施、商贸流通、公益事业、三产服务业等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三产服务业招商上实现新突破。下一步,该县将围绕新型陶瓷、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中医康复设备、循环经济等招商重点,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全面加快产业招商,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为经济转型升级积蓄力量。
  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今年,内黄县共列入县重点项目95个,年内计划投资94.6亿元,是内黄历年来项目安排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为加快项目建设,该县成立了重点工作总指挥部,对全县重点项目实行“联审、联批、联办”。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招商引资汇报会和项目建设推进会,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分包、部门负责人联系服务重点项目等制度,确保领导在一线指挥、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目前,50多个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的项目建设高潮。
  以优越环境保障经济转型升级
  良好的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也是内黄县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该县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力度,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了一流环境,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快基础建设。该县加快产业集聚区道路、供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资金22.6亿元,修建道路81.4公里,集中供气管道50.5公里,电网76.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2座,供排水管线实现配套,完成了园区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污水管道与县污水处理厂实现并网,实现了水、电、路、气、通信、供排水管网、土地“六通一平”。特别是今年加快与太平洋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开工建设了8条道路,集聚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提升服务水平。该县对每个项目实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坚持重点项目周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三联办的作用,对项目手续办理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程代办,真正做到投资方与群众“零接触”、部门服务“零距离”、处理问题“零差错”、工作效率“零投诉”,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受干扰。同时,把优化环境与“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结合起来,驻企人员对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全天候、心贴心服务,让企业能够在内黄安心发展。此外,该县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对影响项目建设、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典型案件,坚决依法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扫除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环境障碍,切实解决项目进地难、建设慢及企业周边环境问题,使投资环境成为内黄县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为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环境保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黄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城乡建设、产业集聚、生态农业、民生改善、和谐稳定、党建水平八大提升,艰苦创业,务实重干,纵向提速,横向赶超,加快生态宜居内黄建设进程。”内黄县委书记王建国对未来充满信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沐浴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内黄县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在枣乡大地上奏响了新时代发展的强音,吹响了建设新内黄、实现新跨越攻坚战的号角。内黄县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豪迈的情怀,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环境,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内黄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