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云阳:瞄准农业机械化 一个山区县的“农机革命”

2013-11-15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数:1183

 

内容提要: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偶然实践”在云阳,宁波是一位有名的“地主”。2006年从工厂下岗的他,在该县石狮村和凤岭村流转了700亩荒坡,种植桂圆树。2012年,他种植的桂圆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走俏国内市场。
……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偶然实践”
  在云阳,宁波是一位有名的“地主”。2006年从工厂下岗的他,在该县石狮村和凤岭村流转了700亩荒坡,种植桂圆树。2012年,他种植的桂圆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走俏国内市场。
  赚到钱的宁波,又从耕地里嗅到另一个“商机”:村民种地人耕手插,使土地产生的综合价值非常低廉。
  今年初,宁波在石狮村流转了500亩耕地,准备提高这些耕地的生产价值。拿到地后,迫在眼前的春耕着实让他犯难了一把。“一头牛一天能犁1.3亩,500亩得多少牛来犁?”宁波说,而且村里根本就请不到太多劳动力来做。无奈中,他想到了用农机耕种,但在村里,很多都是“巴掌田、鸡窝土”,对农机耕种的要求很严格。
  通过对地形的测量,宁波给农机定制了两个硬性标准:“身宽”不超过2米,能爬60度陡坡。根据生产需要,他随后买来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10多台农机具。“铁牛下田,一台拖拉机一天能犁50亩,还包括整地。”宁波说,两台机械几天就把500亩地翻了个平整,省去不少人力成本。
  宁波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的“探索”,会在后来引发云阳县的一场“农机革命”。
  推广机械化 山区条件已成熟
  村民在探索,政府也在思考。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破解制约山区农业发展难题。”云阳县委副书记张才明说,该县有138万亩耕地,总人口13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102万,“是个典型农业大县。”
  但云阳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全县农村外出劳动力达到40万人,全家外出农户近5万户,农村劳动力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且劳动力年龄都在60岁以上,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土地闲置和撂荒越来越多。
  谁来种地?!通过考察调研,张才明发现,在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山地面积近70%,户均耕地达到15亩,然而稻田机耕、机插、机收率达到99%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云阳过去也曾搞过农业机械化,但最后都没有成功。作为山区县,日韩经验现在能否成功‘复制’到云阳?如果不行,百万亩耕地该怎么办?”张才明说,就在政府到处“取经”时,宁波的试验,让他们发现,样板就在身边。
  但“宁波模式”能否在全县推广?张才明多次跑到现场去实地调研。“我当时发现有三个因素,觉得可以推广。”张才明说。
  首先是成本账。张才明说,他通过多次与宁波和农民们算账发现:旱地人工耕犁、整地,每亩成本300元,全县100万亩,共计3亿元;水稻人工耕地、整地、播种、插秧,收割,每亩1700元,全县38万亩,共计6.46亿元,人工总成本在9.46亿元。而用农机耕种,旱地每亩成本120元,全县只需1.2亿元;水稻每亩450元,38万亩共需1.71亿元,机耕总成本2.91亿元。
  “这就节约了6.55亿元。”张才明说,通过机械化耕种,每亩水稻可增收170元,全县可增收6.46千万元,“降低成本部分加增收,全县达到7.19亿元。”
  其次,是农村劳动力的确非常缺乏,“我们现在的农村劳动力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不想别的办法,土地就真的没法种了。
第三,也是山区到底如何推广农机的问题。“过去推广农业机械化不成功,是因为机器进不了山。”但现在村村都通了公路,农业机械下田,只需修通‘最后50米’。
  东风已备,云阳决定放手推广。
  购农机再享5%资金补助
  很快,云阳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将”靠天农业“向”可控农业“转变。
  首先,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搭建农机推广体系上。
  ”我们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起了农机推广机构,明确2人专职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同时,每个村还重点发展了一户农机专业大户,在每个乡镇和街道培育一个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他们流转土地和代耕撂荒地,全部进行规模化耕种。“云阳县农委副主任、农机安全监管中心主任吕昌平介绍说。
  其次,他们还出台政策,”刺激“村民购买农机。”对购买农机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在享受国家购机补贴外,县财政再给5%的资金补助。“就这一项,县财政要在5年内拿出5000万元来补贴。”张才明说,每年补贴农机具在6000台以上。
  为了支撑农机能动起来,云阳县还结合阳光工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项目,免费开展了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和现场演示会。
  通过多项政策配套,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社61个,农机大户283户,拥有农机具6135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农机实现零的突破。
  大量的农机进村,使云阳县去年耕地实现机耕、机整达到65%。据了解,到2017年,该县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5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
  “要完成这个指标,就要解决眼下‘最后50米’的机耕路。”云阳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刘兴贵说,现在各村都修了大量的主机耕道,但很多田间地头,还有50米左右的“断尾路”没有与机耕道连接上。
“今冬明春,全县将投入2000万元接上这些‘断尾路’。”张才明说,通过3至5年,云阳希望把山区推广农机化的经验,做成西部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