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土地流转“转出”现代农业

2013-10-21 来源:湛江日报 点击数:1209

 

又到了北运蔬菜大面积种植季节。记者日前来到湛江最大的尖椒种植基地——廉江市横山镇,发现这里的种植方式已悄然变化,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耕地集中推平,统一向外推包,推广大棚种植,发展绿色农业,让农民普遍受益,收入节节攀升。
  土地流转“转出”规模效应
  5亩尖椒,3亩大棚种植——黄莲塘村村民李大民正在为椒地追肥。他说,大棚种植,椒靓价高,一亩椒收三四个月,收入万来块,日子好过多了;这多亏老板前来包地搞标准化种植,带动了当地种植方式的改变,土地产出倍增。
  来到苏干山村,一片白膜覆盖的大地映入眼帘,连片3000亩的尖椒长势喜人,许多农民工在地里除草追肥,忙碌的身影展现这片土地的生机。
  村干部笑着说,这是咱们村土地流转“转”出的大菜园。2007年,苏干山、水央塘等村进行耕地集中推平,统一向外推包,湛绿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承包两村3000亩流转土地,搞大棚种椒基地,每亩租金从600元至800元不等,雇用村民100多人打工,每天务工收入60至100元,这样,村民也有了“工资”,月收入两三千元。另外,基地高标准种椒,以品牌高价推向市场,每亩地4个月收入超万元,效益相当明显。当地一些村民学到技术和新的种植模式,不断推广大棚薄膜种植,发展绿色农业,收入也普遍增多。去年全镇农民种3万多亩尖椒收入2亿多元,“尖椒楼”到处在建。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湛绿公司总经理蔡进正在基地指导农民种椒。他说,这3000亩土地每年种北运瓜菜,6年来每年产出超5000万元,平均亩种植四个月收入达17000元,这就是土地流转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基地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民普遍受益。
  “失地农民”收入不愁
  苏干山村69岁老农梁定正在基地里除草,见记者走过来,他笑着说:“想不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领‘工资’。”
  梁定一家有12亩多地,土地加入统一平整流转后,他一家子或到基地打工,或到外出务工。
  “自己土地不种,出租给他人并为人家打工,你觉得这样好吗?”记者问。
  “唉,自己种不出啥东西,一家4个劳力一年耕作收入就那一两万元,除去肥料等就没剩多少。现在一年起码稳赚几万块,好多了。”梁老汉满脸微笑。
  “怎么说呢?”
  “明摆着的,我和老婆及儿媳妇每天到地里打工,一天工钱一般都有八九十元,三人一个月拿个七八千块,儿子到外地当装修工,一年也拿回四五万,10年前家里建一栋楼房,欠债10多万元,现在都还清了,家里的存折还有20多万哩。”
  “日子好过啰。”记者笑起来。
  “那当然——况且打工学到了技术,以后种地肯定不一样,不担心怎么变,心里实在多了。”梁老汉拍了拍身上泥土,又到地里劳作了。
蔬菜基地上,100多位农民正在除草补苗浇水。他们说,搞土地流转集中开发后,地值钱了,种出的椒值钱了,收入也多了,咱们也不羡慕城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