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沾化淘金记:推多元农业 农民村集体双赢

2013-10-08 来源:大众网 点击数:1274

 

日前,我省确定了产业特色明显、重点项目突出的8个县(市、区)作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其中包括滨州市沾化县。同时,沾化县也是我省“书记”的重点产业帮扶县。9月24日至9月26日,大众网“走近‘书记’,共建美丽乡村”报道组来到沾化县大高镇、下河乡、利国乡等3个乡镇的12个村子里,与一脸汗水、两脚泥土的11位“书记”促膝交谈,与受益于“书记”的村民们共同体味产业兴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即日起,大众网将推出“沾化‘淘金记’”系列报道,尽呈“书记”风采与他们带来的乡村产业“淘金”过程。
在沾化县“书记”进行产业帮扶的村子里,农民们从“书记”那里学会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种植、养殖模式,而是学会了“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起了多元农业,并形成了农民、村集体双增收的产业化效应。
  十几年前,沾化县下河乡西张村曾大面积种过芦笋,村民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后来收购芦笋的加工厂倒闭,村民被迫停止了大面积种植。今年4月份,“书记”——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处副处长张勇来到村里后,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种芦笋、养鱼、养獭兔,发展起了多元农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书记”张勇来了,再次挖掘出当时的技术和经验作为致富门路。据西张村党委书记张青伟介绍:“张勇书记争取到了30万元的种子,无偿提供给村民。”不过,比起积极要求种植的村民,反倒是两位书记有点“瞻前顾后”,“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能一股脑儿地让大家种植。”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全村108户村民有35户种了芦笋,在村里形成了200亩芦笋种植基地。
  9月25日下午,大众网记者跟随张青伟来到西张村西边的河滩地上,这就是芦笋种植基地,张青伟家的芦笋也种在这里。看似一片荒芜的蒿草下,一株株青笋正悄悄地生长。张青伟随手拨开,轻轻掰断一根20公分长有小手指粗细的青笋给记者看。他说,芦笋的寿命在12年左右,从第三年开始采摘,芦笋加工厂来收,3元/斤,零卖价格至少翻一番。
  “一亩地丰产时期能产1000斤芦笋,一亩地一年至少能挣3000块钱。” 张青伟说,在当地一亩棉花刨去成本,一年才挣800元。最关键的是,芦笋不用管理,不用打药,采摘简单不费人工,每年采摘期只有两个月,从每年的4月中旬采到6月中旬,其余时间村民可以到别处打工赚钱,“这钱赚得省时省心。”
  今年6月20日,张勇和张青伟带领村里党员和两委班子成员到东营参观,与东营利富得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等到明年正式签订了合同,芦笋有了销路,就可以再扩大种植面积了。”
  为了给芦笋基地灌溉,在村北开挖出一个12亩的水库。“原先只考虑着灌溉、排涝用,张书记(张勇)来了之后,这里成了一个综合利用的鱼塘。”张勇与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协商了优质鱼苗养鱼,“一年光这个鱼塘就能增加7万多的集体收入。”等养殖成熟后,再扩大规模,承包给村民,让大家都受益。下一步,张勇还计划把鱼塘周边种上树,栽上花,形成村民文化广场。
张勇认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除去芦笋和鱼塘,他还打起了养兔子的主意。他计划明年开始养殖,建成獭兔养殖加工基地,由天津一家公司无偿提供批兔种。“兔子繁殖能力强,一只种兔一年繁殖的兔子能挣1000块钱,10只种兔就是1万块钱。“通过合作社卖到加工厂,粗略估计一年也能增加3、4万块钱的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