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发达县的农业新跨越
2013-02-04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1331
主要经济指标已跻身苏南“第二梯队”的江苏省靖江市,虽然农民的数量和农业的份额都在减少,但农业的地位却在持续加强,发展举措不断创新。近几年来,靖江市以实施现代农业“6138”工程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县的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新路。
搭建经营载体——
园区经济唱“主角”
靖江地处苏中,襟江近海。按照“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的发展定位,靖江市抢抓沿江开发战略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已从世纪之初的苏中第七跃升至苏中,全省第八,2008年在泰州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靖江市委书记陈明冠说,全市牢记省委要求靖江当好“苏中崛起的领头羊”的嘱托,坚持“三化”同步发展,用工业化的发展经验、理念、举措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三次”产业大融合,促现代农业新跨越,靖江已成效初显。
园区是靖江产业板块的核心,通过打造和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靖江市已形成船舶、金属材料、能源等5大产业集群,引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40%以上增速。在目前全市大力实施的“6138”工程中,农业园区正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靖江市市长赵叶说,园区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产业元素的集聚地,具有示范、先导、提升和辐射作用,农业现代化工程千头万绪,关键在于抓好园区载体建设这个“主角”作用。
2012年11月19日,靖江市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生祠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获得认定。这个规划面积2.3万多亩、累计投入2.5亿多元、年产值近3亿元、涵盖花卉苗木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千亩设施农业基地等五大功能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规划建设、产业规模、产出效率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记者在产业园内的东华景观植物园看到,数千盆姿态各异的盆景次第排开,吸引着游人驻步不前。植物园工作人员毛俊勇告诉记者,园内盆景均由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盛定武先生率队打造,仅雀梅类盆景,最贵的一盆就可以卖到40万元以上,而像他们这样的苗木景观园,园区共有14个,已形成中高档盆景苗木规模发展和地域品牌效应。
靖江市委副书记钱进华说,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实现高效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全市“6138”工程中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3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8个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全面推进。目前,靖江市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已达34.1%,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71.4%,27家泰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5.7亿元,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37个,“三品”基地占耕地面积81.6%。全市力争到2015年,在苏中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培植经营主体——
能人“合作”领风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靖江市80%以上的农民已转移到二三产业,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650元,当中来自一产的占比仅10%左右。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哪里?靖江市人均耕地仅0.6亩,有限的耕地上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农业的增长潜力?
靖江市副市长顾利华说,农民少,耕地少是经济发达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靖江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园区集中土地,新型经营主体做活农业,催生出现代农业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外来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植是靖江市比较普遍的农业经营模式,目前,仅外来的种粮大户全市就有100多个。殷言德来自江苏省沭阳县,十年前,他和父母来到生祠镇流转了30亩零星农田种粮食,目前已扩大到800多亩。殷言德说,他自己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装载机等农机设备,聘请了农技人员作为技术顾问,可谓管理方便、技术到位,收益丰厚。靖江市农委主任李江豪告诉记者,在生祠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有40余个,绝大部分都是外来的“职业农民”,新跃村共有基本农田3540亩,其中2000亩左右被安徽、浙江及本省宿迁等地的农民承包种粮。
村里组建农业公司,村民将耕地流转给公司经营,公司对产业结构、种植过程、产品品牌进行设计、包装,用现代企业运营方式改变传统农业的低效和弱质,靖江的“公司农业”已初具规模。
坐落在新桥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孝化村,早在2009年就将2334亩耕地全部流转到了村里的农业公司,经过公司多年经营,全村已形成粮食、花卉、蔬菜、水产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村党委副书记王文彬说,公司种植的生态大米1斤可以卖到10元钱,高档花卉每株售价都在70元以上,蔬菜采取订单式配送,现在日均销售量达2000余斤。村民朱兰芳在农业公司上班,工资加土地租金一年有近3万元收入。她感慨说:“真没想到地流转给公司种以后能出这么大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靖江市农工办主任刘德基说,近年来,随着合作社合作形式和合作领域的升级、拓展,全市28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体作用。靖江市红芽香沙芋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陆续吸纳会员400多人,带动8000亩香沙芋种植面积,并被认定为绿色种植基地。去年,靖江香沙芋成为泰州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眼下,红芽香沙芋合作社正在探索香沙芋深加工途径,像全市很多合作社一样,积极利用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品牌。
焕发经营活力——
优势产业竞风采
“6138”工程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臻完善,推动了靖江粮食、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农业旅游六大优势农业产业蒸蒸日上,现代农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粮食是靖江的传统产业,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33.52万吨,综合亩产达485.2公斤,成功实现总产“九连增”。然而,靖江的粮食产业优势不在生产而在流通。靖江背靠苏北粮食主产区,紧连黄淮海大粮仓,无论在全国还是江苏,都处于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过渡带。从2006年起,靖江市规划建设了靖江粮食产业园,整个园区2.5平方公里,已建成6个5000吨级内河泊位,两个5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和1个4万吨级油品专用码头,粮油仓容55万吨。2012年4月23日,信息化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在靖江粮食产业园正式开业,这一综合运用“电子交易+现代物流”信息化商务运作模式的小麦交易市场标志着靖江市迎来了粮食电子交易新时代。作为全市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园之一,靖江市粮食产业园已成为长江下游最大的粮食物流基地。
靖江市东、南、西三面环江,拥有江岸线54公里,江鲜养殖有着天然地理优势。目前,全市长江水产品养殖面积已达3.6万亩,产量6500吨,生产加工产值11亿元。近年来,靖江市培育出了长江鳜鱼、长春鳊等近10种长江特色水产品种,“长江刀鲚”的家化驯养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靖江马洲岛蟹农刘凤涛已经与水产养殖打了10多年交道,他的蟹塘依江而建,螃蟹全部引江水喂养,个头大的单只可以达到六七两重。去年,刘凤涛的“凤涛”螃蟹顺利通过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今后,我们将打响‘凤涛’牌长江大闸蟹,让它成为继刀鱼、鲥鱼、河豚之后的长江第四鲜。”刘凤涛乐呵呵地说。
靖江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农业的都市化需求让休闲观光农业成为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并迅速发展成新兴优势产业。濒临长江、树木林立,田园野趣各自成景,靖江市近年来新打造的滨江生态园不但是沿江地区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都市森林”,更成为了全市数百市民每天的休闲去处。目前,像滨江生态园这样的规模农业休闲观光景点靖江已有26个,观光农业年收入位居泰州市前列。
农业不是大头却是重头,发展措施不在多而在实,靖江重农、兴农的理念和实践,尤其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新型经营体系的思路和举措,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为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2015年,靖江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相信同步推进的农业现代化将会为全市的“三农”事业创造出更多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