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武宣县打造农业特色产业 增收旋律满仙城

2012-12-04 来源:来宾日报 点击数:1833

 

时序虽已进入初冬,但武宣大地上仍是一片秋的景色:碧绿的蔗海、金色的油葵、忙碌搭架种菇的群众、思灵乡山汶村1500头种猪场的火热施工现场……这些,都是记者11月中旬在武宣采访时见到场景。
近几年来,武宣县围绕全县农民的口袋子增加收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得意之作,谱写出一章又一章的助农增收乐曲。
“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工程带来的连锁效应1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思灵乡山汶村鑫广安公司1500头种猪场的施工现场,只见车来车往,300多人在忙碌着填地建房。据鑫广安公司副总裁刘春秋介绍,这块地大约400亩,将建一座1500头的原种种猪场,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广西最大的良种种猪场。不远的禄新乡境内,还将建一个占地1200亩、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扩繁场。
鑫广安公司是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田集团在我区创办的一家养殖企业。鑫广安是如何落户武宣,又如何与“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工程相联系?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武宣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黄政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黄局长认为,武宣养殖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龙头企业,实施规模化养殖。其实,道理谁都懂,关键是到哪去引进龙头企业?
2009年上半年,黄政强得到一条信息,湖南养殖业的大户——广田集团收购了黔江农场的一座年出栏5万头的养猪场。第二天,黄政强立即与广田集团的相关人员接洽,欢迎他们到武宣来发展事业。当年,黄政强以两点理由打动了该集团总裁刘满秋。一是武宣的猪价每公斤比湖南贵0.2至0.4元;二是武宣的有霜期每年只有20多天,到武宣办养殖场比在湖南办每年要节省一大笔的保暖费用。紧接着,黄政强又将县里发展养殖小区配合龙头公司发展的一系列想法和盘托出。一系列利好消息使广田集团最终落户武宣。
也是在2009年,县领导到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调研,提出武宣能不能当上“调出生猪百万头的大县”的问题。当时,武宣生猪年出栏量才30多万头。
有了与广田集团的联系之后,黄政强认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引导,在三到五年内是可以实现年调出生猪百万头的目标的。于是他亲自拟写了“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工程方案草案,经过专家的层层评审和县领导的决策,武宣县于2010年下半年正式全面实施该方案。《武宣县“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工程”实施方案》一公布,即引来了各方关注。泰国正大集团广西分公司桂林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网上见到这个方案后,亲自到武宣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商谈合作。不久后,便有了正大集团投资26.4亿元的100万头生猪现代化养殖加工项目。据悉,项目核心群12个种猪场己完成选址工作,其他18个养殖场的选址也初步落实。
在实施“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工程的同时,武宣县又提出了“打造南方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目标,以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全县的肉牛养殖。该公司计划三年内投资2.2亿元,使全县夏南牛母牛存栏量达到5万头以上,年出栏肉牛5万头以上。
在今天的仙城大地,公司化带动的作用已十分明显,除上面的几家大公司外,养鸡有桂景公司、养鸭有康旺公司、养鹅有霖翔公司……用黄政强的话说,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家公司或者是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尤其是生猪的规模养殖已达60%以上,养殖业在农民年人均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今年有望突破1600元。
在采访中,武宣县委书记何基敏告诉记者,武宣将充分发挥好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把武宣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区畜牧业生产的标兵县。
食用菌种植十年不衰,成为富民支柱
位于209国道旁的桐岭镇和律村,是武宣县有名的蘑菇村。2006年,记者曾慕名采访该村。当时,和律村人用牛粪稻草为料种的是双孢菇,是武宣县食用菌种植推广最早的一个品种。
今年的11月15日,记者再次到和律村,见到却是另一种情形:为了种银耳,村民韦武帝正在请人搭建2米高的弧形竹架。问他为何不种蘑菇而改种植银耳?他告诉记者,银耳易加工保存、市场风险低,重要的是价值高,一亩地可建三个大棚,半年可产干银耳1000公斤,产值达6至7万元。扣除成本,每亩可赚2万元。今年,他们这个合作社计划搭建这样的大棚200多个。
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农业局局长张祝昌是一个老农业。据他介绍,2007年全县10个乡镇均种植食用菌,最多时年产菇2800万公斤,产值达11000万元。但随后而来的低温阴雨天气和国际金融危机,使武宣有食用菌产业遭受巨大打击,产品外销受阻,菇价从每公斤4元掉到1元以下。第二年,全县的食用菌面积锐减一半以上。2010年以后,全县食用菌面积逐步恢复。到今年,全县的食用菌面积有望达到560万平方米,总产值可突破25000多万元。
武宣食用菌产业如何1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张祝昌给记者分析了其中原因。一个是多年来不断地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双孢蘑菇的同时,武宣县农业部门还就地取材,以桑枝为原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茶树菇、木耳,均已取得了成功。2011年,他们从福建引进银耳,又与四川锦鹏公司合作,进行大球盖菇的栽培和蔗地栽培金福菇的试验示范,探讨和培植武宣周年食用菌生产基地,为武宣食用菌产业的长久发展打好基础。
与此同时,武宣县还不断推广新的种植技术。他们在去年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无棚或中棚、无粪栽培蘑菇的种植技术,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这样有利于大规模发展蘑菇生产。
另一个原因是以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的生产模式来推动食用菌这一产业的发展。不论是1999年的柳州刘氏姐妹公司,还是2010年的四川绵竹锦鹏食品公司,以及福建人办的公司和本地人办的公司,他们或保底收购,或提供技术指导,或提供原材料,均助推了武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金油葵探索出一、三产业结合路径
今年的10月20日至28日,广西欢乐乡村游·武宣金葵花节隆重举行。这个以观赏葵花为主的游乐节带来的效益令人振奋:9天时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20万人,旅游收入达5000万元,助农增收200万元。
其实,武宣种油葵是有心插柳,却无心栽花。张祝昌告诉记者,本世纪初,由于武宣有大部分耕地已种植甘蔗,各种油类作物如花生等面积减少,为解决群众的吃油问题,县农业局于2000年在思灵乡一带试种了300多亩的油葵。后来,由于气温过低,油葵生长不好,加上收获时遇雨,油葵籽被雨淋之后马上发芽,试种没有成功。
但农业局的领导没有灰心,认为油葵适合武宣的气候、土壤条件,武宣也需要一种油料的替代作物。机会终于来了,2007年,武宣镇草厂村有片百余亩的水泡地,不知种什么好。局领导得知消息后,马上想到油葵,于是,这片地被种上了油葵。当10月份油葵花开的时候,立即吸引县城干部群众和周边村屯群众前来赏花,整个20多天的花期,赏花人络绎不绝。当年,这些油葵平均亩葵籽165公斤,产油50公斤,亩产值达3000元。
油葵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了农业部门人员的观念,油葵面积迅速扩张。2008年,全县油葵面积达4900多亩,到2011年面积达到23000亩。2012年,武宣县顺势出台《万亩油葵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秋种油葵3万亩,油葵籽总产量550万公斤以上,总产值6000万元以上。县长韦德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造好油葵这一特色产业,既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很好地结合文化、旅游,推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探索出武宣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路子。
诚如斯言。在武宣的金葵花节期间,下莲塘葵花-古庄园-百崖大峡谷成为市旅游局推荐的精品线路。在金葵花节结束的第二天,即10月29日,自治区农业厅召开的全区休闲农业现场会即在武宣召开,办金葵花节带动乡村旅游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