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五朵金花”助推泰宁旅游发展 建设特色观光园
2012-11-05 来源:三明日报 点击数:1287
“一尾鱼、一只鸡、一袋茶、一朵菇、一株药”,泰宁县靠这“五朵金花”,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种、销、游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深加工,打造旅游“招牌菜”
10月17日,泰宁县杉城镇吕家坊村养殖户黄美金正在给乌凤鸡喂食。“我拥有4个鸡舍大棚,占地约2.58亩。正是借着这些‘黑凤凰’,我和乡亲们找到了致富门路。”黄美金笑着说。
金湖乌凤鸡是泰宁独有的珍贵鸡种,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资源,2011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09年,县农业局牵头引进泰宁县山天畜牧有限公司,打造乌凤鸡企业“龙头”。
县里投入千余万元资金扶持农户在果园、竹林兴建标准化鸡舍,实现林下立体种养。2011年,泰宁县乌凤鸡的养殖规模达110万羽,养殖户增收300万元。
泰宁县是国家“5A”级景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乌凤鸡养殖逐渐壮大,同旅游业“对接”,“鸡产业”链条越伸越长。
2011年6月,在县农业局引导下,山天畜牧有限公司和“一点石”公司“强强联手”,生产出瓷瓶装、易拉罐、塑料软包装三个产品系列,年精深加工乌凤鸡10万羽以上。
泰宁县还连续两年邀请广东等地名厨,开发出当归鸡、农家烧鸡等十道乌凤鸡菜谱,成为当地宾馆的“招牌菜”。
深加工同样让泰宁“一条鱼”知名度越来越高。龙头企业、三剑峰食品有限公司开发“金湖美味鱼”牌旅游食品。去年,加工销售美味鱼60余吨,实现产值460余万元。该县还积极打造“特色鱼宴”,于2011年8月举办全省首届大金湖“晏清杯”淡水鱼烹饪邀请赛,评出25道鱼肴被授予“福建名菜”殊荣。
巧规划,建设特色观光园
泰宁大金湖水域面积5.4万亩。上游200多万亩森林植被,为湖中的鳙鱼带来丰富的饵料资源,从而催生了福建省的有机鱼品牌——大金湖淡水鱼。
早先,金湖渔业以订证捕捞为主,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泰宁县委、县政府于2004年底组建大金湖渔业股份合作公司,引导当地530户渔民以2000元的股金入股,由公司统一投放鱼苗、统一捕捞、统一销售。在公司的组织下,金湖鲜鱼捕捞量从2005年的400多吨激增至2010年的3000多吨,渔业销售收入从350万元增至3000万元。
渔业管理机制确立后,金湖库区渔民们“坐收渔利”,从繁琐的捕捞活动中解脱出来。在政府引导下,他们在家门口打造休闲观光乐园。在金湖景区的水际村,一座座渔民经营的小旅馆井然排列,“水上高尔夫”等“渔文化”度假村纷纷投入运营。
泰宁县实施“一株药”工程,引来新磊、汉堂等制药龙头企业,发展雷公藤、草珊瑚、金银花,种植各类中药材近万亩。新磊公司将多花黄精、金线莲等名贵药材置于林下种植,提高药材品质,有效改良林地土壤。该公司还建立三叶青的种苗培养基地30亩,引种苗木60万多株,减少对野生珍贵药材的盲目采找,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在杉城镇支农坑,新磊公司打造药用植物观赏园,计划将三叶青、绞股蓝、九节茶等药材引入园中,制成药用植物盆景。
而在大金湖畔,投资6000万元的甘露茶苑则成为游客休闲好去处。
保环境,“生态农业”促旅游
每天泰宁县杉城镇同兴食用菌业的真姬菇被采摘、包装,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
泰宁县实施珍稀食用菌工程。益村、菌芝堂、泳鑫虫草、三泰、百蔁、同兴菌业等6家食用菌工厂化常年栽培企业,日均生产菌包6万多袋,工厂化栽培规模全市最大。目前,全县年栽培竹荪1350亩、茶树菇200万袋,生产香菇、杏鲍菇等其他菇类1500万袋,食用菌产值突破1亿元。
发展食用菌,泰宁县不忘保护森林资源, 为旅游城市留下绿荫。同兴菌业通过工厂化栽培实现周年产菇,并采用水帘降温等高新技术降低能耗。该企业还回收废弃菌袋,作为燃料,年可节约标准煤3650吨,相当于减少木材砍伐9000立方米。
在茶产业发展上,泰宁县坚持“控面积、提品质、结合旅游创品牌”。2003年,该县成立大金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在省茶科所指导下,利用水毁山排田、荒山、荒田和失管的果园种植茶叶。县里对新开茶园实行涉农部门联合会审机制,严禁毁林开荒种植,将茶园面积控制在2万亩以下。同时,着力打响品牌,“状元红”岩茶被指定为2011年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指定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