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土地流转“转”出了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2012-09-19 来源:农博网 点击数:1469
近年来,鹿邑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集中流转土地,使其向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和养殖大户、经营能手集中,让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要效益,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转”出了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鹿邑县玄武镇梁楼行政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子,随着近年来该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者日益增多,村内留守者多为老人儿童,村里的土地出现闲置、荒废问题,即使一些农民全部心血都用在土地上,种地所带来的整体效益也并不是很明显。村民刘德贤说:“俺村的地都是各人种各人的,一亩地一个人一年忙下来,去掉投资和其他费用,一年只挣二三百块钱。”刘德贤家有4口人,4亩多耕地,一家人在土地上忙活一年也就是赚上1000多块钱。在去年,刘德贤把自己的土地以每年1000斤小麦的价格承包给村里的农业合作社所属的益丰科技公司。 “包给农业合作社,很省事,到时间别人就给钱,腾出的时间想做啥做啥。” 刘德贤说。
不仅不再为土地问题犯愁了,而且土地还给刘德贤家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像刘德贤一样,村里不少人都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给了村农业合作社。而村农业合作社则把承包农民的土地集约生产,在土地上建起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据了解,农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通过种大棚,现在一亩地可以收入1.5万元钱。梁楼行政村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德方告诉记者,农业合作社种大棚用的工人都是村里的农民,每个农民一亩地的打工收入至少500块钱,加上每亩1000斤小麦的承包收入,村里农民每亩地的纯收入至少达到1200块钱,实现了农民和农业合作社的“双赢”效果。
据了解,鹿邑县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遏制土地撂荒,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他们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转包或出租等形式将土地有序地向种地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经营,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鹿邑县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发家致富,农业合作社也可以通过集约化生产、经营,大大提高土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