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展开新布局
2012-09-06 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数:1227
县强则市强,县富则民富。县域经济,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一股“比发展快、比后劲足、比民生好、比生态优”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正在孔孟大地济宁市悄然兴起。新一届济宁市委、市政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在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把推动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支点,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12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部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0亿元、半数超过20亿元。
“济宁县域经济正面临着由蓄能积势到乘势而上的重要拐点,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要求各级各部门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历史机遇,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用好扶持政策,增强内生动力,发挥自身优势,踏踏实实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孟一
明确定位:县域经济走向多元化发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微山湖荷花节在今年散发出别样风情,举办起了首届湿地节。湿地节上,微山湖湿地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山东大学、山东省环科院的湿地专家齐聚一堂,就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湿地的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建设湿地、爱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寻求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愿望和决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处处洋溢着绿色生机的微山,过去却有着无可替代的“黑色内心”,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一直是微山县的经济支柱。但在济宁市“县域经济推动小组”的对口包保下,微山县转变思想观念,决定按照自身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扶持壮大新能源、纺织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尽快培植成为引领微山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对口推动小组会同微山政府研究制定了深度开发微山岛,打响微山湖休闲旅游品牌的方案,发挥南阳古镇、名镇、文化镇、生态镇特色,积极由煤炭产业“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不仅为县域经济转型趟出了新路,更增强了微山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曾几何时,济宁的发展重担多由邹城、兖州等几个重点县市承担,这些县市多为煤炭资源型县市区,有的地方经济患上了“煤炭依赖症”,发展方式向多元化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诉求。
“县域要发展,特色是关键”,这是济宁对县域经济再思考的结果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济宁坚持因县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县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切实打好特色牌、优势仗,宜工则工、宜文则文、宜游则游,一县一策、一镇一品地助推发展。
比如对产业基础较好、适宜发展工业的邹城、兖州等县市,全力支持他们走好“工业强县”的路子,实施“双轮驱动”,发展现代工业,培植大企业大集团。市里出台了扶持骨干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力争五年内培育销售收入过千亿企业1家、过五百亿企业5家,百亿级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0%左右。再比如对文化资源丰富的曲阜,济宁实施了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助曲阜发展文化产业,曲阜文化建设费全部返还,济宁银行在曲阜设立文化旅游专业支行,集中突破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曲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打造成济宁文化产业核心区、山东文化产业新高地、全国文化产业一流示范区。
在多元发展的思想指引下,泗水县依托县域地缘优势,着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尼山圣源书院、万紫千红、圣地桃园、泉林泉群、西侯幽谷等现有项目,全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渐露雏形;金乡县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吸引了一批诸如大蒜科研中心、稻香村一期、圣丰食品一期、峪口禽业的项目年内集中落地投产;而嘉祥县依据济兖邹曲嘉大城市规划,决定抓好园区建设、乡镇经济、全民创业三大经济板块,拉开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济宁各县市县域经济正以百花齐放之势,释放着旺盛的活力。
济宁还要求各县市区必须选准突破的重点、拉开突破的架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做到精力向产业集中、资源向产业汇集、政策向产业倾斜,以产业的突破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要突破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战略”;要突破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让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县级财政的支柱、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要突破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县域发展活力,确保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如期达成。
扶助新政:放权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济宁县域经济的现状和我们国家区域经济的现状有类似之处,我国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差距明显,济宁是东部六县市和西部六县强弱分明。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的邹城市达到558.8亿元,而西部最低的仅为1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的35.7亿元,最低的仅4亿元。”济宁市市长梅永红坦言,“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扭转现状,我们就可能陷入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困局。”
“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只压担子,不鼓干劲,只定指标,不考虑实际!要全面配套,科学发展!”为支持薄弱县发展,济宁加大扶持力度,从今年起连续三至五年,对6个地方财政收入十亿元以下的县包括泗水、金乡两个省财政直管县,市财政每年各安排2500万元用于提高干部职工补贴待遇,同时这6个县上缴的市级分享收入,比2011年增长的部分全额返还。以2011年为基期年,在全省范围内地方财政收入每前进一个位次市财政奖励2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进位幅度大的县也予以奖励。几年下来,仅这几项政策市财政直接支持6个县的资金将超过15亿元。
在市里的大力扶持下,梁山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1.2%,达到8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达到5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2%、达到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达到29.8亿元,各项指标均实现“双过半”。在7月5日举行的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上,位列全省跨越发展类第九名,是济宁市受到表彰的县(市、区),曾经的经济薄弱县一跃成为全省居弱图强的典范。
弱县有扶持,强县有政策。济宁在撬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十分注重“扩权强镇”的作用,在年初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镇给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利,为实现镇级政府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奠定基础。重点镇的建设用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部用于所在地乡镇发展,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垃圾处理费等税费,全部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创新灵活多样的户籍管理模式,吸引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
“在济宁市县域经济方阵中,兖州市一直位居前列,拥有像大安镇、新兖镇、兴隆庄镇等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镇。”兖州市委书记张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扩权强镇舒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筋骨",为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今年,兖州决定在轻工造纸、橡胶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七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通过扩权的方式调动起镇级政府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形成大抓招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力争年内突破127个过亿元大项目,再引进5家世界500强企业,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从放权、授权中见效益。
区域竞争、慢进则退,加快发展、时不我待,跨越崛起、正逢其时。今年上半年,12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9.4亿元,增长19.8%;11个县市区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的金乡县达到30.1%;7个县市区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中位次前移,呈现后发赶超喜人态势。
创新机制:营造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如果说工业能够快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一味拿工业项目考核来衡量发展水平就有失偏颇了,因为对依靠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的乡镇来说,上工业项目不仅不利于生态保护,还会偏离自身的发展定位。”邹城市香城镇党委书记孙颖说,“好在市里采取了分类考核,我们能获得多元发展的动力。”
如今,放下了考核担子的香城镇依靠山区生态、绿色的独特优势,吸引了农业龙头企业广西集盛食品公司安家落户,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近千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实现了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双提升。
考核方式转变的背后是邹城市科学发展大框架的构建。邹东重点发展特色林果、优质蔬菜、生态旅游等产业;邹西则以引进战略新兴产业、拉长煤电产业链、促进新型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己任。分类发展、分类考核使邹城发展更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
多把尺子量政绩,思路一变天地宽。邹城市还将分类考核内容细化至镇街产业规划调整和区域功能定位,把13个镇和3个街道分成了工业(园区)主导型、服务类(城建)主导型和生态农业(新农村)主导型三类,各乡镇只需对号入座、有的放矢的规划发展、接受考核,过去大一统的考核标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告诉记者:“区别施政、分类考核,就像是舞准了的"指挥棒",在为县域发展提供保障的前提下,端正了决策者唯快速发展而不惜一切代价的错误政绩观,作风和效能建设同样是"倍增"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推进机制,济宁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考核赏罚、监视检查“三个体系”,把突破县域经济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件件求实效。
创新考核机制。调整完善了对县市区的综合考核办法,加大了经济发展的权重,突出财税、项目、招商、投资几个主要指标,切实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使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起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创新推进机制。成立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对每个县市区成立一个推动组,由一名市委常委任组长,驻各县市区的帮扶工作团团长任推动组办公室主任,一套班子包到底,指导督导帮助县域发展。在媒体上每季度公布一次各县市区、各乡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排名位次,每半年召开一次观摩会进行公开评议、现场打分,激发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内生动力。
创新帮扶机制。对泗水、鱼台、金乡、梁山这四个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左右的薄弱县,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组织部长任推动组长,建立了“市直部门牵头、金融机构支持、大型企业相助”的“三合一”帮扶机制,帮扶单位逐一与被帮扶县签订协议,立下“军令状”确保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6月24日专门召开了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落实对口帮扶措施。承担帮扶鱼台任务的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信同志当场向全县郑重承诺,全力以赴支持鱼台发展,确保提前完成倍增计划。
通过这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县市区谋发展促跨越的积极性,各县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