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嘉兴桐乡:一个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样本

2012-09-04 来源:浙江在线 点击数:1326

 

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 嘉兴民营经济活跃,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据了大半江山。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嘉兴一共有个体工商户175549家,占市场主体的68.8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工商户经过逐年的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大户。但是,这些个体大户如果想要继续提升自我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先天劣势:个体户平台有限,招不进人才,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和大企业竞争,融资渠道也十分单一,经济发展方式只能停留在底层。从经济大环境来说,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个体工商户占据了市场主体的一大部分,会导致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等现象。
  因此,“耗资多贡献少、星星多月亮少”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成为我市自2011年起力推的一项工作。但在推进过程中,“个转企”的难点也逐渐突现:如何让个体工商户从“要我转”到“我要转”,如何让程序繁杂的“个转企”变得更高效、快捷,如何让“个转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
  今年以来,桐乡市“个转企”通过实践探索,给“为何转”、“如何转”、“转向哪”三大难题寻找到了答案。上月底,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实地调研后认为,桐乡以“个转企”为抓手,为全省提供了一个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好典型。
  桐乡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39000多户,居嘉兴五县(市)两区首位。而今年以来,低迷的经济形势,让以制造业为主的桐乡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如何在经济的企稳回升中抓住主动权?在2010年濮院先行试点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4月底,桐乡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个转企”工程,以期将丰富的个体户资源培育成梯度规模企业。在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看来,在当前经济困难时期,“个转企”工程不仅是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的有力举措,更是提升企业家综合管理素质、加快地方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截至目前,今年桐乡已成功引导68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65家,个人独资企业3家,另有近60家已经进入登记程序。
  为何转:
  从“小老板”到“总经理”
  “个转企”大挑战无疑是让个体户们明白,为何要从“小老板”转向“总经理”,工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消除个体工商户的顾虑,从“要我转”到“我要转”。
  从东北来濮院羊毛衫市场打工的刘海涛,如今的身份是桐乡杨明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成为毛衫市场闻名于外的“励志哥”。而在刘海涛看来,政策到位的“个转企”是他事业腾飞的强大助推力。
  2005年,刘海涛和老婆加一个工艺师,成立了一个生产羊毛衫的家庭作坊,头两年生意不错,销量也逐年上涨。但是渐渐地刘老板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销量上去了,就需要招聘人才,但是招来的人没过多久就走了。”由于个体户发展平台有限,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发展计划,人才根本留不住。此外,客户和资金也是刘老板烦心的事情,个体户很难拿下大客户的单子,向银行融资,更是想都不敢想。
  作为“个转企”的先发部队,濮院镇将刘海涛的小作坊确定为首批60家“个转企”重点培育对象,并于去年4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了杨明服装有限公司。
  “转企后我们公司从福建、广州招聘到了十几个的人才,也接洽了不少大客户,订单一下子就上来了。”刘海涛向记者介绍,转企后有4家银行主动上门提供贷款,公司的发展资金充裕了,应付款的信用额度也更大了。
  从曾经3个人的小作坊,到如今已拥有40多名员工的企业,“个转企”给刘海涛带来的变化,正是消除个体户顾虑的佐证。而桐乡专门设定的“个转企缓冲带”更是给个体工商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所谓“缓冲带”,也就是政策中最吸引个体工商户的“社保费优惠扶持”。当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后,必须给企业所有员工参保缴费,而这笔开支对于刚刚转型升级的小微企业而言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新政则给予了新晋企业4年缓冲期,“个转企”当年可维持原状,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按职工工资总额以递增的比例参保缴费,到第五年才按标准比例参保缴费。
  如何转:从“几个月”到“十来天”
  从环保审批到工商注册登记变更,从税务登记到产品字号保留等等,“个转企”带来的不仅仅是“老板”到“总经理”的身份变更,更是从环保、税务、工商、卫生等各环节的一系列升级变化,而其繁琐的审批程序,也是让很多个体户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从2010年起,桐乡在濮院尝试推出工商、国税、地税三方深化协作,在抱团推进“个转企”的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个转企”的准入环境,切实解决如何转的程序难题,今年全面推行“个转企”联运审批制度,并连续出台35个优惠政策的力度,用“新政”保障“个转企”的高效快捷。
今年5月22日,桐乡市屠甸中誉电子配件厂顺利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正式变更为桐乡市创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桐乡市工商局个体工商户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登记办法》出台后全省家成功转型变更为有限公司的个体工商户。
  公司总经理黄建忠告诉记者,配件厂原来是一家生产太阳能感应器的个体工厂,去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前景不错。“但是随着工厂的发展壮大,个体户的经营模式明显不灵光了。我们连发票都不能开,怎么跟大客户合作呢?”
  当问及为何在今年才完成“个转企”时,黄经理坦言:“顾虑太多。之前申请工商执照时,我们已经做了环评,"个转企"时还需不需要重新做?”
  经过两年多的积淀和酝酿,今年4月底,桐乡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个转企”工程,5月1日出台了《桐乡市工商局个体工商户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登记办法》。当时的黄老板得知这一消息,时间来到桐乡市工商局进行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环保审批文件可以延续使用无需重新办理,这让他大松一口气,打消了顾虑,要求申办转企。
  记者发现,新出台的《桐乡市“个转企”工程实施意见》其实就是给转企者设立了一条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
  新政明确,在鼓励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时,原个体工商户名称字号予以保留;对于申请转变为公司制企业的个体工商户,工商部门可按变更程序予以办理,并保持升级前后工商登记档案的延续性。“以前办理"个转企",整个流程起码需要几个月时间,现在10到15天就能完成。”桐乡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科工作人员蒋婧说。
  转向哪:
  从“草根经济”到“大树经济”
  相比于招工更快捷、融资渠道拓展、抗风险能力增强和企业形象提升,这些“个转企”带来的利好,成为公司之后,营运成本的增加、企业管理经验的缺乏、企业营运的规范等,这些都是“个转企”之后带来的现实压力。“个转企”究应该转向哪,才能解决这些现实压力?
  “应该把“个转企”看成是一种倒逼机制。”桐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盛勇军说,“个转企”给转型后的企业家以倒逼,改变其“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也给“低、小、散”的块状经济以倒逼,通过梯度规模企业的培育,在块状经济上成长起更多的“大树”。
  1980年出生的黄星佳8年前在濮院老家开了一家经营羊毛衫销售的门市部,但是这位有事业追求的年轻人并不甘于延续个体户的经营模式,一直在谋求转变。2010年3月,黄星佳的羊毛衫门市部完成“个转企”,桐乡浩冉服饰有限公司成立,年的产值就达到了500万元。
  公司成立只是步,接下来的发展才是最主要的。那些无论是已经成功“个转企”的“总经理”,还是预备“个转企”的“老板”,其实都在想着如何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个转企”之后,公司需要建账,需要为员工缴纳社保,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身边一些规模较大还没有转企的个体户,运营成本则比企业低很多,“个转企”应该转向何方?
  对此,黄星佳有自己的答案:“我觉得转为企业之后,不可能再做和个体工商户一样的产品了,不然肯定竞争不过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就是“草根经济”,转为企业之后,就要浇灌这棵小草,发展成“大树经济”。“个转企”之后,黄星佳的浩冉服饰有限公司和大明星刘德华做起了生意:刘德华拥有的3个服装品牌的辅助设计、采购、生产都在黄星佳的企业完成。此外,浩冉服饰还与其他5家企业合作推出了自主品牌服饰ASOKA,在全国一线城市的大商场开设专柜,浩冉服饰还成为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设计系的实习基地。这些都让传统的羊毛衫生产商们艳羡不已。“个转企”之后的品牌之路,让浩冉服饰确立了竞争优势。
从2010年试点推出,到今年的全市推进,桐乡正以举全市之力,营造更加浓厚的“个转企”氛围和环境。今年力保100户,争取完成200户,到2016年,则要完成1000户的规模。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桐乡转型升级的诉求:借由“个转企”,找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桐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