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打造旅游名城
2012-06-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1733
肥城是鲁中大地上的一座“明星城市”。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古称“君子之邑”;它的10万亩桃园被正式列入上海吉尼斯大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它是全国有机蔬菜县;它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中国经济网山东6月18日讯(盖海燕 陈壮志)肥城是鲁中大地上的一座“明星城市”。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古称“君子之邑”;它的10万亩桃园被正式列入上海吉尼斯大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它是全国有机蔬菜县;它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资源之城 经济百强县
肥城是因煤而生的资源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善,品牌特色突出。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重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快推进以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560.95亿元,境内财政收入实现46.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6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列45位。
肥城市委书记单传海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候表示,肥城未来经济的发展要转方式,调结构,坚持“双轮驱动”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首先要抓好新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主要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方面做出一些突破,这样通过上一届的“四新”项目逐步将产业转向升级。另外就是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通过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使得传统产业得到质的提升。
幸福家园 宜居生态城
肥城近年来,紧紧围绕加快“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共筑幸福家园”的城市目标,突出“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特色风格,坚持扩张外延与提升内涵并重,充填新区与改造老区并重,提高承载功能与改善人居环境并重,大力开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了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宜居城市、山东省绿荫城市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在肥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但重视经济效益,更重视环境效益。今年,肥城又连续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中华宝钢环境奖奖”两项国家级大奖。相继开展了“增绿”、“建园”、“治水”三大工程,高标准打造生态城市。“生态需求正逐步成为社会对发展环境的需求。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就是为发展搭建平台、为竞争增添优势。”肥城市委书记单传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桃都文化 旅游城
肥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史圣”左丘明故里、“商圣”范蠡隐居经商之地,有“君子之邑”之誉。左丘明墓、范蠡墓、幽栖寺等遗迹犹存。“两圣”文化的传承,铸就了肥城诚信守诺的人文特点,尊商重商的地域特色。境内还有孔子、颜渊、李白、杜甫、关羽等历史名人交游的名胜古迹。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书法家欧阳中石,祖籍都是肥城。
除了人文荟萃之外,肥城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肥城市拥有大汶口文化遗址、齐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存,有金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陶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小泰山、望鲁湖、云蒙山等十几处优美的自然景区。中国“桃都”,十万亩桃花园,是肥城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华文化中桃子始终是吉祥的象征,在肥城民俗文化中也有不少桃艺术品,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每年肥城都会举办桃花节,以带动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其间,游客除可观赏漫山遍野的灿烂桃花和欣赏文艺演出外,还可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肥城的城标是雕塑“仙女献桃”,由国家雕塑大师仇志海设计,主题鲜明的阐释了浓郁的“桃都”文化。
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新一届肥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共筑幸福家园”的目标愿景,努力建设“三区三城”,即:“基本现代化先行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建创新样板区和现代产业强城、齐鲁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美城”,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