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
2012-06-19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1465
“澄迈农业产业发展有一个特色,就是以抓质量、抓品牌、抓市场为特色的工业化思维。”昨天下午,澄迈县农业局局长邝道义对记者说,“若要问效果如何,福橙便是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2006年左右,澄迈县福山镇的一些农民从广东引进了一种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热带橙类作物红江橙,并开始大规模种植在福山镇的红壤土地上。据了解,这种经过改良的甜橙不但适应性强、生长良好,而且品质优良:果实大,表色金黄、鲜亮、皮薄汁多、甜度适中、化渣率高、口感好。出于敏锐的战略眼光,政府紧随其上,将之定名为“福橙”,并开始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邝道义说:“正如工业产品,视质量如生命,推而广之,又有哪一个产业不是如此呢?”2007年,澄迈县便成立了集实验室、病虫害研究室等于一身的福橙研究所,聘请了来自中国农科院、海南省农科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多位权威专家。他们不仅制定了《福橙栽培技术规程》、《福橙种苗》、《鲜福橙》等三项地方标准,同时也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发展规划,制定了《福橙产业的建设与规划》,统一了种苗培育和统一供应制度。“政府出钱培育种苗并免费送给农户种植,同时规划仅在金江、福山、老城、大丰、桥头等五个有富硒红土的乡镇种植,目的就是确保品质不下滑”。
在科学标准化的引导之下,澄迈福橙的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它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铁、锌、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更因其生长在火山红土壤中而富含硒元素,为每千克含硒110微克的“富硒”产品。那么应该如何让好产品走向市场呢?澄迈采取了创品牌、打名气的迅捷之路。
2007年底,澄迈福橙首次走入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果品,澄迈也因此获得“中国福橙之乡”的美誉。不久,福橙又入选“中国十大名橙”、“全国最具特色农产品”等,一时间知名度与身价同时飙升,原本仅卖8毛钱一斤的福橙价格升至8元每斤仍供不应求。随后,澄迈县有关部门迅速注册了“澄迈福橙”商标,并采取了统一包装,以防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今,澄迈福橙早已成为春节前后市场上最抢手的年货之一,并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短短六年,澄迈的福橙种植面积已从当初的几百亩变成了4万亩,价格时达12元每斤,农户每年每亩收入可达6万元。
“往近了说,有质量、有商标、有市场;往远了说,有规模、有规划、有创新。”邝道义自豪地说,“福橙是澄迈的骄傲,它走过的路其实也就代表了澄迈探索农业产业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