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获进入高峰 山西小麦增幅有望突破6%
2012-06-07 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1312
截至6月5日,全省已有近30万亩小麦归仓,夏收进入高峰期。从测产和打收情况看,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农情部门预计,小麦总产量将比去年增加6%以上。
夏粮增产得益于投入的增加,全省小麦综合补贴每亩比上年增加20元,达到85元;今年春季,中央财政新增每亩5元的“一喷三防”技术补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我省还对60万亩旱地小麦每亩补助60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旱地小麦增产效果明显。另外,本季小麦播种、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地降雨均比较及时充沛,适宜的气候也为小麦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省小麦播种面积1048.7万亩,运城、临汾正在收割。据省农机局统计,今年共有万台左右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夏收,参加夏收作业的机手则有百万之众,设备、人员基本可保障。而且,小麦收割机已经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成了夏收的主力军。
翼城县玉林农机合作社有1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月28日赴河南信阳夏收,作业一周后正好返回运城、临汾作业。理事长李玉林说:“夏收开始之前就已经联系好客户,麦收已经完全变成市场化行为。”多年磨合下,每个合作社都已经培育出相对固定的作业区域,基本不再需要为业务四处奔走。组织化程度提高的好处显而易见,效率更高,收入更稳。
机具增多同样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在运城市盐湖区东郭村,来自襄汾县的农机户王红红告诉记者:“已经出来5天,每天基本只能收割五六十亩,机子多对作业量和价格都有影响。”收获一亩小麦,旱地30元,水地45元。油价每升则比去年同期涨了0.6元左右,司机的日工资涨到了200元,利润已经不再可观。他回忆,几年前作业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现在买一台6万元左右的机子,收回投资需要三四年时间。而且农民对机器也越来越挑剔,有新的不用旧的,有大的不用小的,充分的竞争也加快了机具的更新和作业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