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助农民走上“金光大道”
“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汉族村的村民聂桂英看着新房子喜极泪下。聂桂英的丈夫过早去世,她领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由于没有钱盖房,一家三代曾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泥草屋里。如今,喜迁新居的她过着踏踏实实的好日子。
聂桂英受益于塔河县的生态型花园式中心村建设。去年,该县投资6136.2万元,改造泥草房338户,使大部分像聂桂英这样生活困难的村民告别居住了二十几年的泥草房,全县农村砖瓦化率达到了60%,比上一年增长19%。与此同时,该县还为十八站乡鄂族新村和开库康乡俄罗斯族村建设了228户特色民居,并配套建设道路、文化广场、绿化、亮化等工程,为旅游业打下了基础;为十八站乡汉族村、永丰村安装了自来水,目前已铺设自来水主管道1680延长米;为汉族村、永丰村、开库康村进行了四旁绿化,植树1.2万株。三乡全部接通了国电,开库康村在主街还安装了40盏路灯。
去年,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提出“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整体升级。不仅要让农民住上砖瓦房,还要实施增收致富工程,让农民真正脱贫奔小康。为此,塔河县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鄂族村村民魏春老人对此深有感慨:“现在我们的生活好多了,五十多年前下山定居时吃不饱、穿不暖、不会生产劳动,现在吃得好、穿得好、还学会了种木耳技术,靠种木耳家家都有了存款。”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鄂族村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农户有150余户,年创产值400多万元,桦树皮生产加工点12处,生产四大系列240个品种,年创产值70余万元;汉族村是塔河县棚室生产示范村,该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克服人多地少等不利因素发展蔬菜种植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亩,年创产值360万元;开库康村为生态旅游观光村,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同时该村还依托养殖小区,养殖绒山羊2500余只,畜牧业总产值730万元;依西肯村为养牛示范村,养殖黄牛2600余头,畜牧业总产值1298万元。
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科技引导、政府扶持等措施,塔河县11个行政村均已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经济,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同比增长33%,11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中被评为三星级以上示范村,兴建村和鄂族村分别被评为四星级和五星级示范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