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产业发展需防“逆向行驶”
旅游,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形式。每逢假期,不少城市居民都有出城休闲旅游的计划和行动,而城市周边的农村旅游则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时下,大至景区小至农家乐等各种形式和层面的休闲旅游,在近郊农村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综观农村旅游产品供应态势,渐有“逆向行驶”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
一是矫情造作多,自然生态少。有些农村景点,并不具备旅游价值和景区功能,而相关单位和部门却极尽矫情造作之能事,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低俗节目,造一些呆板枯燥的生硬场景。
二是牵强附会多,人物风情少。有些地方,本身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往往小题大做虚张声势,或借古人名气渲染造势,或引名人气势虚构场景,甚至有的还搞一些欺世盗名、引发无谓争议之举。
三是商业因素多,文化因子少。有些农村景区和景点,纯粹是商业运作,甚至到了惟利是图的境地,把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心灵家园变成当地居民的攫财淘金之地。无论是景区还是景点,总是充斥着令人崩溃的势利因素,旅游中必有的一些文化因子,要么平淡无奇,要么稍纵即逝,要么被缠绕的商业因素所冲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同样应该以文化为切入点,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挖掘文化底蕴。文化本身是人们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当中积淀而形成的。培植农村旅游产品,应该充分把握地方人文历史,着力于优美传说、传统工艺、戏剧曲目、独特资源等文化元素,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产品。
二、丰富文化内涵。以开放的姿态对待旅游层面的文化交流,积极打造文化平台,吸纳外来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汇聚各种文化营养,丰富地方文化内涵;将传统的地方的文化与现代的多元化的文化融合起来,并加以提升和创新,为不同群体提供旅游文化大餐。
三、营造文化特色。树立文化标杆,凸显地方特色。围绕地方文化主线,营造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丰富地方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构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气质和较强吸引力的农村旅游产品。
四、加强对旅游文化导入机制的监督。农村旅游产业对旅游文化的导入,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决不能自由泛滥。有关部门应根据地方旅游资源的具体实际,把握农村旅游产业服务与开发的发展方向;应加强对旅游文化导入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监管,特别是对那些具有非凡价值的资源,要实行保护性开发,确保农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