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有望成温州经济“特别引擎”
近年来,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等非法添加物不绝于耳,毒豆芽、“绝育”青瓜、毒肛豆等高毒蔬菜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引起了社会强烈不满。
在广州经商的永嘉人刘利忠从市民对菜品的信任危机中觑到商机,他放弃经营了十几年的服装辅料生意,联合他人斥资800万元成立晶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楠溪江畔建起一个“生态养殖军团”。
“晶品”走的正是“精品”路线,重质不重量。刘利忠在楠溪江流域承包了20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除虫害清一色采用物理方法,肥料一律用农家肥,每月产量为3000多斤。虽然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产量比其他养殖大户每亩少了三分之一,卖相也不如人家的好,但上市却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如今这种无公害蔬果经常供不应求,从不担心菜卖不出去烂地里。
种好蔬菜的同时,“晶品”还办了6个养殖场,全部采用纯农家的方法养猪和鸡鸭。饲料只选永嘉本地的玉米、番薯和稻糠等,辅以人工种植的黑麦草等植物,饲养出来的猪肉肉样送去检验分析,其肉质和营养结构相当丰富。“这样的肉质若看不出,也一定吃得出,现在都有顾客专门从温州市区来要货。”“晶品”股东黄世平说道。
“晶品”在销售上也大胆尝试,分别在上塘、瓯北和市区下吕浦等地设立4个专卖店。他们考虑推出认领形式和直接送货上门形式,把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直接送到百姓的餐桌上。如认养一头猪,客户先交纳定金,双方签订协议,待猪出栏时,以当时猪肉市场价结算,多还少补。又如认种一分菜地的活动,认种人先交纳押金,由认种客户确定蔬菜种类,他们公司雇人进行种植、维护。
“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晶品”公司股东黄世平透露,农业以前不被看好,现在特色农业则很有前途,不过目前基础设施仍是短板,比如他们养殖场周边道路等建设、厂房扩建等都急需用钱,因为贷不到款,很多计划只能搁浅、推迟,同时农业发展中也急需科技力量的支撑,这些都希望政府部门能多多支持,让他们少走弯路。
我市人多地少,需要发挥农业科技要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
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小产业,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依靠和发挥农业科技企业、民营科技机构的作用,提升创业创新水平,增强竞争力;市级科研机构发挥与产业结合紧密、与生产者距离近的优势,重点培育特色,向“一所一业”的方向转变。
特色农业要想走得更远更好,除了要打好生态牌和科技牌,一定要结合观光旅游来提高特色农业的产品附加值。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观光农业大都位于城郊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有限,适应不了游客的需求,导致客源不稳,效益较低。
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扶持,要把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作为温州经济增长新亮点来做。建议市里出台政策,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力度扶持有潜力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市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组织。
温州市“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以优质、特色、高效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事关你我的口福,也事关“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建设。在我看来,温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近年来,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食品安全冒出的一个个新名词令我们异口同声大喊“伤不起”。温州都市型现代农业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必定要在“安全”上做文章,在提高农户及农业企业生产意识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确保粮食、蔬菜、水果等必需品“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安全。
二是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琢磨透“特”字。所谓“一产求特”,既能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又能满足城市居民特别是中消费人群的口味和需要。温州应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温州十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掘地方传统特色农产品生产潜力,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突出品牌建设和质量建设,集中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的地方,扩大温州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乐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全面的阐释,平衡城市生态、拓展休闲空间、传承乡村文化等等。我市永嘉楠溪江古村落、洞头花岗古渔村、瓯海的农业观光园以及各地的赏花摘果、捕鱼拾贝等农业休闲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温州市民参与,但总体而言,目前农业休闲项目乐趣相对单一,经营也很粗放。未来农家乐的活动范围、形式、区域必将大大扩展,但农家乐怎么乐?怎么更好成为经济增长点?我们还得好好想一想、试一试。
- 上一篇:园区农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 下一篇:临武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