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百强县位次再前移
2011年,山东省高密市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1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1亿元,增长25.4%。高密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居74位,比上届前进3个位次。
13日,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2年,高密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把握上,主要落实好“一个目标”、“五个重点”、“四个支撑”、“四大保障”。
“一个目标”
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潍坊市平均水平,在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县级财政的位次前移,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人口控制刚性目标。
“五个重点”
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突破。一是以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转型,突出抓好上下游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支撑转型,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打造有利于大企业、大项目生长的生态环境,力争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400家,过10亿元的10家。二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扶持政策,年内争取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潍坊市级10家以上。三是以物流业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四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银座商城、红星美凯龙、帝宝城市综合体、博海城市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
突出优势区域带动,确保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新突破。一方面,以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坚持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突出抓好15个重点片区综合改造,年内力争新开工房地产12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实施凤凰大街、昌安大道等街路改造,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管网改造等城建项目。另一方面,以社区和集中居住区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实施好“省首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加强村级道路建设,抓好农村饮用安全水提质扩面工程,推进天然气管网进镇区、进社区,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突出壮大文化产业,确保实现文化名市建设的新突破。充分发挥高密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市。重点抓好投资40亿元的晏子文化园、红高粱民艺民俗村、半岛动漫城、电影文化大厦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更高水平办好红高粱文化节。按照公益性、便利性要求,加强镇街区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突出社会事业建设,确保实现民计民生改善的新突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二期、职业教育中心、潍坊技师学院高密分院建设;加快建设6所城区新学校。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新济医院、人民医院内科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城镇养老、新农保、城乡低保等的扩面提标,抓好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节能环保,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全面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整治,努力打造“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加快北胶新河、小康河等河流整治和流域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大搞城乡绿化,力争完成植树1000万株。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4处小型垃圾处理厂、6处小型污水处理厂和71处垃圾中转站,努力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四个支撑”
一是强化金融财政支撑。新引进2家股份制银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新增贷款30亿元;积极推进城投债二期发行工作,争取发债融资12亿元;组织开展进京招商和“青岛招商月”等活动,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亿元,利用境外资金4000万美元。二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抓好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年内新建潍坊市级以上工程中心5家、技术中心4家。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国家及省市人才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三是强化体制创新支撑。深化农村体制、要素市场、强镇扩权和社会领域改革,抓实做好借势青岛文章,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四是强化政策环境支撑。调整完善财税金融、招商引资、奖惩考核、园区建设、企业发展、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政策,进一步激发各个层面推动发展的积极性。深化审批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确保行政审批提速30%以上。
“四大保障”
就是突出“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团结协作、严肃各项纪律、深化和谐创建”四大保障。我们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和“干部作风建设年”,以作风建设促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历练干部作风,通过完善包靠责任制、项目部制、项目落实追踪问效制、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协作联动机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线落实、一抓到底。深入开展“安全维稳百日集中行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积极推进和谐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