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晋中市十大农业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去年以来,晋中市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目标,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力实施粮食优质化、蔬菜设施化、林果集约化、养殖工厂化、加工品牌化、生态产业化“六化”工程,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重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5.83亿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47.9亿公斤,干鲜果总产量达到9.7亿公斤,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76亿公斤,分别增长5.2% 、6.6% 、20.4%和18.6%。农产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0亿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增长21.5%。尤其是十大农业重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以来,晋中市紧紧抓住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机遇,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步伐,使示范区带动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作用逐步显现。据统计,全市去年共组织实施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亿元。累计实施项目96个,完成项目72个,完成投资29.1亿元。园区内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机械综合化水平达到55%和70%,高出全市7个和10个百分点。
——“一村一品”培育工作取得新突破。为了让“一村一品”成为“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新引擎,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典型示范,观摩促进,培训指导,项目倾斜等多项措施,激发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先后制定出台了《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加速建设现代化农业大市的浓厚氛围。全市共确定了粮食、蔬菜、干鲜果、养殖、休闲观光、生态庄园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200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村一品”专业村40个,同时省级确定晋中市“一村一品”专业村206个,除去重复的,去年晋中市共建省、市“一村一品”专业村323个。
——设施蔬菜发展取得新突破。去年,晋中市蔬菜产业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本着“现代农业抓设施,设施农业抓规模”的思路,紧紧抓住政策向好,气候相对稳定的有利条件,克服菜价波动较大,三级党委换届的影响,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不遗余力扩大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使蔬菜产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据统计,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27万亩,总产量达478.8万公斤,总产值达53.2亿元,增幅分别为0.65%、6.59%和8.11%。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774.4元,比上年增加197.3元,增幅为12.5%。截至目前,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25.2万亩,比上年增加6万亩,增幅为21%。特别是集中连片发展取得新突破,共建千亩园区45个,百亩园区350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新突破。去年,晋中市初步搭建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全市把1599个农资经销点,54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541个“三品一标”产品全部纳入监管体系,加强了农产品抽检力度,使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4%。加强了农产品认证追溯管理,全市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6个,累计达到541个,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取得新突破。去年,晋中市继续组织开展了百万农民大培训“六个一”工程,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4万人次,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4万人,强化了农技推广员、企业管理员、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引领着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本领,全力促进农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全市在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中强化政策扶持,扩张生产规模,强力打造品牌效应,全市新建、扩建项目42项,总投资达16.6亿元,先后有54个产品获得山西省商标,12个产品获地理标志。特别是继平遥牛肉、平遥龙海、山西威特之后,去年太谷通宝醋业进入了国家级龙头企业队伍。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去年以来,晋中市继续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依托产业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运行机制,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社”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一村一品”的有机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5926个,其中新发展869个,示范社3243个,超额335%完成省定计划。入社农户达到12.7万户,入社率16.1%,晋中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取得新突破。去年,晋中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若干扶持措施的意见》,对发展农业所涉及到的体系建设、用地支持、财政扶持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在财政扶持政策上,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规模土地流出方和经营主体进行奖励。同时,规范了土地流转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机构,全市累计流转土地81万亩,为农业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动力。
——农民增收指导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全市在总结试点经验,拓展试点范围,丰富指导内容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农民增收明白卡的使用,到目前,全市农民增收明白卡已覆盖54个乡镇、484个村、11.9万农户。农民增收明白卡的使用凸显出在指导农户经营,帮助农民增收,加强党群关系,促进和谐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发展取得新突破,去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在抓好228个省级重点推进村的基础上,按照扩大覆盖范围,提升建设水平,打造精品样板的思路,初步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区20个,建设中心村30个。新农村建设的提速上档,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大市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