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寻甸: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8日,寻甸召开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迅速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并总结了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任务,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团结拼搏,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开局
成绩喜人
寻甸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财政总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44%;地方财政总支出18.03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92亿元,同比增长3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3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同比增长10.8%。
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园区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14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3.8万平方米,收储土地2523亩。羊街装备制造园主干道、金所片区5号路及1号路延长线工程顺利完工,园区引水工程稳步推进。国电云南新能源、大唐风电新能源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入驻寻甸,褐煤洁净化利用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6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2.77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7.1%。
引资融资工作再创佳绩。加大引资力度,香港新能源风电、泛亚国际林业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优的项目落户寻甸。全年引进市外资金22.36亿元,外资302.8万美元,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9.7%、100.9%;政府性融资2.3亿元,争取上级资金8.9亿元。
城镇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在全面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乡镇集镇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市政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老城区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24平方公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通过市级评审,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功,县城品位明显提升。
城乡发展条件持续改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产业不断壮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9%。烤烟产值达3.9亿元,实现烟叶税8575万元,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引牛补滇”、“引清济昆”、木戛利水库等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进展迅速,新开工建设10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76.5%。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六哨乡整乡推进项目通过验收。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天保工程公益林、退耕还林、水源保护区“农改林”、特色经济林及杨树种植任务全面完成。集中整治牛栏江流域26个重点污染源,关闭取缔七小行业15家,启动5个重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站建设项目,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污水处理率达80.4%,牛栏江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持续稳定达Ⅲ类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群众性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六甲之战纪念塔成功搬迁并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区域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成功创建省级先进平安县。
党的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任用力度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优化,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被省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大、政协的督查、视察工作成效明显,督政、参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统战、武装、民族宗教、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科协等部门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强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寻甸县委书记罗永斌在会上说,推动寻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加压奋进,狠抓落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寻甸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一要全力加快园区建设。以金所、羊街为重点,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园区基础建设,确保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收储2500亩、五通一平2500亩,启动金所片区商贸服务中心建设。二要着力优化产业体系。加速新兴产业扩张,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家居产业和风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发展天然气化工及配套产业,提升产业质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依托昆明航空港,打造“临空经济”。大力实施“大中小企业联动成长计划”,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全面放开非公经济,激活民营企业,确保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三要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突出招商中心地位,坚持内外资同步,扩大招商总量,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四要强力突破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桥头堡战略机遇,策划储备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加大项目申报、跟进、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扶持。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突破。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一要切实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强化烤烟生产,力争实现产值4.7亿元,烟叶税突破1亿元,努力把寻甸打造成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和红云红河集团的核心原料基地。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打造寻甸马铃薯品牌。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打造绿色品牌。二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各种机遇,着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木戛利中型水库建设,争取河底等小型水库建设,实施大水洞等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五小”水利工程1500件。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烟水配套工程。加大农村电视、广播、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繁荣农村市场。三要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国家小麦、油菜夏繁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外向型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依托牛羊肉、马铃薯等农特产品,培育发展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抓住我县被列为乌蒙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遇,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巩固提升现有扶贫成果,全力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新格局。
实现城乡规划建设新突破。要按照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特色城镇,使城镇成为吸纳能力强、聚集效应好、辐射程度高,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居住和创业中心。一要转变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设计城镇。全面转变城镇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实现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加快县城功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动城市形态逐步由坝区整体扩张向山地分片发展。二要打造精品工程,高标准建设特色城镇。按照“东拓北延、分片打造,提升内涵、组团发展”的思路,明确县城发展定位,构建“一主两辅三片区”和“两轴五园两区”发展格局。三要完善功能配套,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完善县城路网,抓好县城主、次干道和支路的配套建设,打通断头路,改造提升支路、巷路,硬化美化零星土路,实现城区道路硬化无盲区。四要实施精细管理,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大城管”格局,建设全覆盖、网格式、精细化和市民自觉参与的城市管理体系。
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新突破。一要改革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科学编制我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农村早教由试点转为常态。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争取启动中医专病专科建设,完成县医院急救体系和34个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要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推进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参保率达90%以上。启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依法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建设廉租房288套,公共租赁住房302套,农村抗震安居工程1500户。三要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40个农家书屋、3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红军过云南博物馆和民族图书馆迁建项目,向公众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县民族文化研究会,回族、彝族文化学术研究会的作用,挖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加大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申报六甲之战纪念塔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要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和执法关口前移。要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深化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抓好“六五”普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新突破。要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努力构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良好局面。一要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大力实施县城面山和“三沿五区”绿化翻番计划,快速推进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等工程,确保全县绿化覆盖率达43.7%,森林覆盖率达42.5%。二要强化水域环境整治。认真落实河长责任制,坚定不移抓好前进河等县城入牛河道及各乡镇主要河道的水环境治理。确保县城、园区污水再生利用率分别达30%和50%。完成牛栏江沿线5个集镇“两污”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168个村庄“三池”建设,控制集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重点区域生活污水,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三废”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要确保万元GDP能耗和排放指标持续下降。四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康体养生、商务会展为龙头,大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逐步将寻甸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县。
按照“四群教育”和“三深入”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面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责任,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提供坚强保障。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群众路线,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抓好反腐倡廉,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