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

2011-12-05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数:1732

 

记者从全省工商系统“红盾强农惠农示范岗”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截至10月份,全省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473家,出资总额839.46亿元,成员总数已达145万个。其中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805户,出资额238.76亿元,较去年增长7.15%;新增入社成员873576个,是去年同期的1.15倍,显示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

据省委关于在工商等八个重点行业率先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的部署,今年年初,省工商局在全省工商系统部署开展了“党徽耀红盾”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系列活动,“红盾强农惠农示范岗”创建是其中之一。活动伊始,全系统就开展了大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并结合年检验照、市场巡查等形式,广泛发放征求意见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征集各种工作建议5000余件。南通工商局走访了2000余户农资经营户和1000余户农资消费者,目前已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534件。宿迁工商局在为农服务中坚持打造“服务窗口”,对涉及的涉农项目需求坚持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指南“一本清”、告知“一次明”、登记“一次成”,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创建活动中,全省各级工商部门紧紧围绕“农村市场主体孵化、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净化、合同助农、权益保农”五大工程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引导农民创建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合作联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指导农村合作组织始终把重点定位在“三农”上,以合作社的龙头带动板块发展、板块发展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盐城东台工商局通过一对一跟踪服务,协助两大龙头企业与全市7.5万户、11家缫丝厂建立起产业合作社,形成产业链。扬州工商局通过扶持培育,在全省诞生了首家农资消费类合作社,共吸纳农户8320家,入社耕地3156亩。同时大力培育农村经纪联合体,促进农村经纪业健康发展。南通工商局指导通州区东社景瑞经纪人事务所把众多农业经纪人吸引到经纪组织中来,提升农业经纪组织的辐射和带动力。目前,该事务所已吸纳70多名经纪人加入,辐射农业示范基地50多万亩,直接或间接带动种植户6万多户,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镇江工商局通过免费培训和业务指导,一批涉农经纪组织经纪撮合能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经纪组织撮合成交额就达3000多万元。截止今年10月份,全省新增农村经纪执业人员已突破2万人。各地工商部门坚持“扶优扶强”,鼓励、引导各类涉农企业采取自营连锁、加盟连锁等多种形式,扩大连锁规模,规范连锁网点管理,提高了优质农资商品的配送率和市场占有率。盐城工商局针对当地农资经营分散,连锁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想方设法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经营,半年多时间新增连锁网点1000多家。南通工商局把江苏和盛农资连锁打造成集农村经纪、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于一身的新型农资连锁联合体。截止10月份全省新增农资连锁经营企业117家,新增连锁网点3012个,农资连锁经营市场占有率已接近70%

全省工商系统大力实施农资市场环境净化工程,积极服务农业生产发展。深入开展“保春耕、保夏收和保秋播”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对流通领域的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质量监测,共抽检各类农资商品2195批次,已对其中的460批次不合格农资进行了立案查处,110月份,全系统共受理各种涉农问题咨询、申()诉、举报3.2万件,办结率98%,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取缔违法经营户627户,共查处农资案件1959起,案值2501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86万元。

全省各级工商部门积极开展合同助农工程,切实为涉农企业排忧解难。全省新建立合同指导站251家,总数达2025家,帮助审查涉农合同23800多份,为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6500多万元。徐州邳州工商局在蒜农中大力推广订单农业,给蒜农吃下了定心丸,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获得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各地还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银企对接”、“银农对接”金融服务主题活动,协调有关银行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授信额度,破解融资难题,今年以来仅苏州工商局就办理涉农抵押登记37件,助企融资2.89亿元,帮助农户办理小额贷款3200多万元,受益农户59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