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10-28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123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只有认识文化的演进逻辑,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开拓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方向,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同于其他国家,面临的任务和要求也不同于其他国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深刻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概括提出的“五个坚持”的重要方针,集中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属性和文化工作的特殊原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精神焕发地投身文化建设、进行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期待。回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推动文化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坚持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的方针原则。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科学把握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绝不能照搬别国的文化发展模式,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设计,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发展路径,努力构筑我们的文化优势。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加坚定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信念,极大焕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把我国丰富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我国的战略利益和发展空间。
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给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要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始终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文化科技创新潮流,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要始终以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坚持辩证取舍的方法,提高转化再造的能力,积极吸纳融汇各国文化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先进文化强大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努力把全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逐步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中国文化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积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文化科学发展,必须把着力点放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文化发展的布局和结构,推动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