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特色+科技:山西农业的突围路

2011-10-2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数:1578

 

   七天时间,一场盛会,络绎不绝的观众,各取所需的商家……10月26日,第二届特色农博会闭幕。然而,展会的结束,对于山西农业发展来说,则意味着开始。
  虽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从全国来看,山西农业的资源禀赋相对较差。众所周知,山西农业之长在于“特”,但要想将“特色”发挥到极致,则必须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因此,挖掘本省特色农业资源,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山西农业的突围之路。
  就像一个浓缩的舞台,农博会上演绎的特色与现代,恰恰是山西农业突围的真实路径与未来方向。
  发挥资源优势探路特色农业崛起
  连日来,在农博会运城展区,最吸引人的要数万荣展台上的“文化苹果”。这些苹果上面,不仅有“福”“禄”“寿”“喜”这样的吉祥字,还有“赵”“钱”“孙”“李”等中国姓氏,最神的,还有“八仙”图案。这些“文化苹果”不仅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观众,还引来了数以千万计的大订单。
  苹果是运城的特色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叫响,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山西关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平安称,“提高果品质,巧打文化牌的结果,是我们在本届农博会上签订了9000多万元的出口国外和超市对接订单。”
  除了苹果本身,果粉也成了“香饽饽”。以往,苹果花粉大多被废弃。可这次参加农博会,山西平陆金童果业科技合作社除签约苹果5000万元订单外,又与台湾统农公司签订了2330公斤专供花粉订单,价值1200余万元。
  晋中的凯众庄园,则走出了另一条传统农业崛起的路子。山庄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北墕村,村中产芝麻,农民自磨香油的历史长达五六百年,在周围十里八村很有名气。山庄建成后,村民自磨香油这一特色成了观光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自磨香油也成了吸引山庄回头客的最大卖点。
  农博会现场,山庄拉过来一套手工磨制香油的设备,每天能磨200多斤香油,现场“咯吱咯吱”的磨声,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山庄总监李光明说,每天能卖1万多元钱。
  发挥不同的资源禀赋,为山西特色农业崛起探路。“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省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加快形成集群式、板块化推进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特色农产品得靠现代化手段改造
  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称,山西特色农产品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但还存在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山西特色农产品要想走出去,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在农博会现场的农业科技展示区里,摆放着一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化肥一体化技术演示模型。模型里种着一排排蔬菜,每一排蔬菜旁边都有一根长长的滴灌管。
  模型的制作单位是山西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该项目的项目组成员韩雄称,按照农民的传统种植方法,温室蔬菜一般是漫灌施肥,一亩地最少需要30立方米水。大水漫灌蒸发量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由于室内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害,为了消灭病虫害,农民往往会喷洒农药。现在政府提倡无公害、有机蔬菜,显然,传统种植方法并不可取。
  但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亩地只需要8立方米左右的水,相比传统灌溉方法,节约水量2/3,同时降低了温室里的环境湿度,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自然不需要喷洒农药。除了省水省肥省农药,这套设施还省工省时。一个农民就可以完成以前三个农民的工作量。
  提高效率的同时,作物的产量反而因为根据需求给水给肥而增加。如今,这套设施在运城市曲沃县的3万多亩蔬菜大棚中已推广使用。随着我省设施蔬菜百万棚建设的逐步推进,这一高效的现代种植方式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除了高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生态农业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在农博会展会现场的丰润泽展区,用无土栽培技术造出了一个美丽的空中花园。而天鹏集团的生猪养殖园区,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完整的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链。
  为了打造现代农业,2009年,山西省选取农业基础条件好、特色优势明显的晋中、大同和运城3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又提出了“3+N”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即在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上其他八市各重点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县。
  精准定位:京津“菜篮子”
  找准了突围路径的山西农业,也给自己找到了精准的定位。
  在10月20日举行的“京·津·晋农业战略合作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上,山西与北京签下了51亿元的订单,使得一直致力于打造京城“菜篮子”的山西农业产业,在本届农博会上又有了大踏步的迈进。
  山西省农业厅相关人士称,从大同、忻州、阳泉三地去北京,车程均在5小时以内,北京对我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强,我省的鲜活农产品具有供应京津市场的天然优势。而北京市农委的负责人则表示,北京本地出产的农产品无法满足北京市场的需求量,恰恰需要从周边的省市调入。二者一拍即合。从2009年首届特色农博会起,北京将我省列为首都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我省则规划建设一批生产基地,打造京城的“菜篮子”。此后,京晋两地农业合作越来越多,农业交流也愈加频繁。
  这一定位,不仅为我省农产品提供了稳定的销路,还因为北京市场的需求比较,也为我省农产品走精品发展路线提供了契机。
  赢得风险投资青睐
  我省特色现代农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已引起了风险投资的注意。
  10月24日举行的“山西农业产业化·深创投企业资本运作论坛”上,深创投的当家人为我省农业企业讲经布道,指出我省的农业企业发展比较滞后,大多处于初创期,而这恰恰是风险投资进入的好时机。
10月24日下午,深创投与太原市高新区管委会合资成立了“山西红土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并设立了首期2亿元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作为一只政府引导的创投基金,必将为我省高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