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农业大县固始:“新农改”点亮农民新生活

2011-10-1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1756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1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种庄稼“望天收”的日子彻底结束、当摆设好几年的空调终“冒冷气”、开工厂搞种植的底气更足……10月初,记者走访农业大县固始看到:全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简称“新农改”)正悄然改变着全县数以百万计农民的生产生活。
一口机井改写一段历史
10月的固始县城郊乡,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稻谷、花生的农民。在该乡藕塘村一片农田边,一座粉刷着“国网绿”的机房格外醒目。
“今年春夏碰上了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天,要是没有这口井,周边几百亩水稻肯定绝收。”村支书胡世润说。过去,藕塘村都是靠沟塘河堰接雨蓄水灌溉,今年农村电网改造时,他们向县电业局申请了“机井通电”工程,得到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短短几天时间,清澈的地下水就喷涌而出。“这口井不仅满足了周边600多亩水田的灌溉需求,一些旱地也因为有了水源而得到改良。”胡世润挑起大拇指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固始县新建“机井通电”配电台区11个,上万亩农田有了丰收的保障。
一根电线串起幸福生活
同样在城郊乡,村民赵文举也正享受着“新农改”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和便利。
“俺家空调是5年前买的,由于电压低,空调自打装上就没开过。” 赵文举说,还有更憋屈的:冰箱多数时候只是个储物柜、电饭锅经常煮不熟饭……“现在好了,一根电线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话到此, 赵文举脸上乐开了花儿。
用电环境的优化,激发了农民朋友的消费热情。在不到600户居民的张老埠乡枣庙村,“新农改”工程启动以来,村里新增冰箱(柜)80多台、空调30多台、洗衣机20多台……
一项工程开辟致富之路
“这几年,蘑菇市场走俏、价格走高。农网改造后,电压稳了,电能足了,俺种蘑菇的胆子也大了。”沙河铺乡的农民李庆贵正张罗着新建几个香菇棚,准备大干一番。
李庆贵所在的沙河铺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专业村。但近几年村民们眼见香菇价涨却不敢扩大规模。“遇到阴雨天,鲜菇销不出去,容易腐败变质。”李庆贵说。
“新农改”后充足的电能让菇农吃了定心丸,村里家家建起了电烤房,村民纷纷扩大生产规模。
据省电力公司统计,自去年10月至今年8月底,“新农改”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80%以上。同时,“河南电力从2010年10月开始,决定用三年时间,投入近13亿元资金,开展农村低电压专项治理工作,方便全省农民利用优质电能生产生活,开创致富之路。”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