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特色高效农业撑起火红产业
2011-10-09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1618
人民网开鲁县10月9日电 每到金秋,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就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田间地头,是一望无际待收的红辣椒,农家院落,到处是晾晒的鲜红椒,乡村公路,堆满了整装待发红干椒,乡村处处弥漫着辣香味道,吸引着八方客商。红干椒种植在开鲁县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小规模零星种植,到大规模集约化栽培,多年来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0万亩,产量近2亿斤,品种由过去单纯的干椒发展成为以干椒为主、鲜椒为辅,亩纯效益也由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500元左右,红干椒成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拳头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地区及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全县农民仅红干椒一项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目前,开鲁县已成为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和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
在开鲁县东风镇,我们见到了道德村党支部书记杨金龙,道德村红干椒种植从庭院起步,在红干椒产业带动下,逐步发展壮大,现在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由于全部采用膜下低灌等节水高效种植模式,亩效益3000多元,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村民李向海种了30亩红干椒,卖了7万多元,农闲时为外地客户代收红干椒,又挣了4万多元。象李向海这样靠种植和收购红干椒年收入达10万的农户比比皆是。道德村砖瓦房率在90%以上,太阳能、电脑、电视、手机早已普及了,570多户的小村庄,有30多户村民有了私家轿车。李金华在村里开办的农家饭店,在春播、秋收二个旺季收入就达20多万元,象这样农家饭店全村就有四家、旅店七家、小超市四家,有两户还到北京等地办起了红干椒调味品加工厂,当起了城里人。
红干椒产业让开鲁县东风镇名声远扬,镇党委书记于占军对红干椒情有独钟。他介绍说,今年全镇红干椒种植面积6.3万亩,每年集散红干椒18万吨以上。红干椒交易市场占地220亩,每到9月份的销售旺季,收购红干椒的客商将市场堵得水泄不通,每天可交易红干椒200吨以上,年交易额超亿元。近年来,随着红干椒产业逐步升级,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框架。官银号村李军是常年收购鲜椒、干椒的经纪人,年获利在20万元左右,在东风镇像他这样收购红干椒的经纪人有600多人,大部分是红干椒协会会员,他们为客商提供货源、食宿、组织收货、加工等中介服务,每年可从中赚取劳务费用1400多万元。红干椒产业的日渐成熟,也为农闲时节的农民提供了一个离土不离乡就能赚钱的好机会,每年从9月到第二年的5月期间,仅东风镇就有3500多人从事红干椒的初加工,每年的劳务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徐广文、朱品国常年从事红椒装卸工作,日工资达到200元,他们满意地说:“老板不仅管饭,连烟酒都包了!”许多中老年妇女从事剪辣椒把、封袋轻体力工作,一年收入也近万元,全县常年从事红椒运输车超过1万辆。
为增加红椒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开鲁县从配套市场冷库建设、引进深加工企业等多方面入手,使特色种植业向规模化发展、组织化营销、工业化加工方向发展,红干椒仓储、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壮大。经纪人卢伟千主要加工辣椒粉,供应给韩国、北京、沈阳和青岛的客户,年效益达20万余元。经纪人张有银投资535万元建设的冷库,一个生产周期2个月可处理鲜椒1500吨。开鲁县先后引进双利椒业、盛宇食品、有银公司等加工企业,加工生产能力已突破万吨,并带动了1500多名农民从田间走到车间,成为产业工人。继引进圣原生态农业公司大型育苗工厂后,今年4月,开鲁又引进了山东飞达和华腾色素等红干椒深加工企业。飞达集团投资2亿元年产1000吨辣椒红色素和4万吨辣椒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4000万元。人禾斋红干椒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年产5000吨辣椒系列食品加工项目、北京客商投资5000万元年产300吨辣椒红色素生产项目、大连吉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产1万吨红干椒系列产品加工项目,正是紧锣密鼓施工建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同时,开鲁县开通了红干椒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了网上交易和期货交易,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实现了需求大于供给,拉动了产业基地发展,红干椒这一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升级。 开鲁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今年,全县30多万亩红干椒又喜获丰收,干椒按最低亩产500斤,全县红干椒总收入将突破7亿元,椒农在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 上一篇:江西新建县农民变废为宝 做增收大文章
- 下一篇:宣城县域经济实现洼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