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县:一个粮食“进口县”的“粮食安全”大战略
2011-09-16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1887
新华网石家庄9月15日电 连日的连绵阴雨天气,让总农艺师、河北省邱县农牧局的孙怀连等人忧心不已。14日下午,冒着绵绵细雨,记者跟随孙怀连等人来到邱县“棉麦连作”实验区——南辛店乡后大河套村的棉田里。“路南这片地采用移栽棉花,每株结铃近10个;路北这片地采用直播棉,结铃5个以上。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棉花有望喜获丰收。”
但更让孙怀连关心的,是这种“棉麦连作”种植模式能否最终推广成功。“这种连阴雨天,肯定对农业有影响,真怕打击农民试验新型耕作模式的积极性。”
地处河北、山东交界的邱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小县,全县58万亩耕地,人均近3亩农田。但受耕作习俗影响,邱县多数农民长期以来一年只种一茬棉,“地荒半年,人闲半岁”。小麦种植极少突破10万亩,很多村都是“无粮村”,靠种棉花换粮食吃,是个口粮纯“进口县”。孙怀连说,保粮就要弃棉,种棉就要舍粮,“粮棉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起来相当棘手。
如何不打断农民种棉的习俗,又能确保“粮食安全”?县长李红光说,从2009年开始,邱县开始探索“粮棉连作”种植模式,由于邱县地处黑龙港流域,生长期等自然条件不同于河南、山东等地,必须要在技术上做好麦收、棉种之间的过渡期,真正让农民接受新做法。
在“棉麦连作”大战略上,邱县农技推广干部冲到了线,相继探索推出了麦收后棉花的“点播法”、“移栽法”等,采用政策鼓励、补贴、示范户示范等办法,让农民逐步认可和接受。而孙怀连就是农技推广干部中的佼佼者,记者采访中看到,许多农民亲切地称他“孙老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请教农技难题。
耕作模式改革带来了重大变化,“粮棉双丰收”在单一植棉县里首次变为了现实。在地头,常年种棉花的大河套村农民宋义勤高兴地说:“过去一年一茬棉,县里推广棉麦连作后,我家试种了3亩地。今年小麦每亩打了1200多斤,一亩棉花也得四五百斤,算下来每亩比过去增收至少四五百块钱!”而大河套村党支部书记左秀军说,全村4000多亩耕地,3000多亩实现了“棉麦连作”,经济效益十分喜人。
“如今,邱县‘棉麦连作’已推广了几万亩,不少农民从徘徊观望到积极种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棉粮双丰收。”李红光说,如果能在全县推广三四十万亩,农民不仅增收增效,邱县还能成为粮食“出口县”。而适宜这种耕作模式的周边市(县)还有一批,做好了对国家粮食安全是个重大贡献!
- 上一篇:聚焦现代农业发展:甘肃特色农产品香飘北京
- 下一篇:张家口强劲发展促多赢